即便《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的首映IMAX场票价被炒到300元一张,仍拦不住挤挤挨挨的人群在工作日的午夜涌向影院。昨天凌晨到中午,这部电影含预售在内的总票房已经达到8.5亿元。
社交网络上,剧透和眼泪齐飞;在三四五线城市的部分影院并没有足够的午夜场放映经验,导致首映场放映事故频发;各类衍生产品纷纷大卖,甚至脱销……这不再是单纯一部电影的放映,而是一桩事先张扬的狂欢活动,电影大工业的资本营销和影迷在时间中酝酿的情感暧昧地搅合在一起,造就了这个也许将进入电影史的经典案例。
对观众时间和情感成本的收割
《复仇者联盟4》既是、又不全是片方营销的胜利。诚然,从放出第一支先导预告片、到全体主创在世界各地的“为了告别的聚会”,片方在影片上映前的步步惊心,每一步都踩准影迷情怀的痛点。这种商业计量里,投注了高昂的时间和情感成本,或者说,任何一个成气候的电影品牌,在“大结局”的时刻必然是对观众此前投入的时间和情感的收割。
三部《指环王》电影之间的间隔时间很短,从2001到2003年的三年足够累积原著和电影粉丝对这个系列付出狂热情感,《指环王3:王者无敌》不仅在2004年的奥斯卡奖颁奖典礼爆发了大满贯的气势,这道辐射力甚至延续到八年后《霍比特人1》上映。《哈利波特》系列用十年见证了80后、90后的少艾时光,《星球大战》能在美国通吃上至70、下至17的观众,这都是大工业电影放长线的营生。
作为新旧两代好莱坞制造的全民经典,《复仇者联盟》和《星球大战》又不同。在1970年代开创“超级大片”传统的《星球大战》,是传统的单一电影品牌。《复仇者联盟》系列的背后,有更庞杂的“漫威宇宙”。2008年,影片《钢铁侠》的成功拯救了破产边缘的漫威漫画,那时,无论是作为同行对家的DC漫画、或是整个好莱坞工业,都没有预见到这个捏着一大把“国民英雄”的漫画品牌,将在未来的十年里挑战并改造了工业资本的游戏规则。
“漫威宇宙”没能解决的先天缺陷
从《钢铁侠》到《复仇者联盟4》,漫威漫画在11年的时间里用22部电影构建了“漫威宇宙”。这是电影资本明确的“大一统”的野心,一个电影产品大卖,不够;一个电影系列大卖,还不够;要让不同的作品和角色平行/交错成一道异世界的奇观,这时,电影将不再依靠故事收益——纵然故事不够圆融或经不起推敲,但一个架空的世界有恒久的吸引力。
《复仇者联盟4》是一部观感微妙的电影,半部古典主义的家国戏剧和半部太空歌剧的杂烩拼装成长达3小时的巨大体量,存在于一部电影里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视听质感,恰是“漫威宇宙”的缩影。在22部超级英雄连续剧里,存在着一道明显的美学分水岭:《钢铁侠》《美国队长》和《蜘蛛侠》等电影严格遵循“人物列传”的要求,主角来自相对严格的历史脉络,围绕他们展开的故事依赖古典剧作的逻辑,人物成长与命运在戏剧的张力里伸展,以唤起观众对“英雄”的价值认同和共情;在后期的《雷神》《银河护卫队》《奇异博士》以及《复仇者联盟》系列里,创作者放弃了戏剧结构和戏剧性的故事,让超级英雄们依赖桥段和“梗”的串联,跳出时空限制地救世或创世。
这种叙事美学的落差,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在过去十年里观众的变更,年轻一代似乎更倾向碎片经验提供的解构与脑补的快感。毕竟,在一个传统的“故事”里,观众需要戏剧制造情感代入,而当一个“世界”成型以后,观众和粉丝的主动参与,能从官方的段子里盗猎出另一套自洽的文本。这也解释了 《复仇者联盟4》里,“洛基”这样的人气角色只要露个脸就能引发影院里满场的掌声。
但是,当曲终人散时,美国队长的老派古板和雷神的太空朋克之间仍存在着难以消弭的裂痕,“回到过去见到亲人/爱人”这套老式情感剧模式和“全员打老怪”的热闹群架戏不伦不类地对接在一起——这不免让人怀疑,两套叙事美学之间的落差,不仅是创作者对新老观众的区别“迎合”,更多恐怕是“漫威宇宙”没能解决的先天缺陷。用11年来下一盘大棋,这番布局所遵循的商业逻辑,算到了观众的分层和迭代,算到了电影技术的更迭和视听趣味的时尚多元,但在角色和角色“相遇”之前、在不同时空交错之初,并没有一套自洽的哲学观作为这个“宇宙”的顶层架构,这直接导致当各路人物和线索一汇入《复仇者联盟》,就成了关公战秦琼的拉郎配,这个致命伤到《复仇者联盟4》里仍未解决。
美国队长在时间的虫洞里和初恋度过了一生,孑然一身的雷神在茫茫宇宙浪荡余生,一些人将怀揣着对另一些人的思念渡过时间的长河……这些煽情的段落当然能满足粉丝狂欢的需求,但是很遗憾,这个用电影资本凑合的“宇宙”终究是涣散的。
作者:柳青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