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奥斯卡告一段落,最佳影片花落《绿皮书》,很多人为《罗马》仅仅拿到最佳导演和最佳外语片感到遗憾。作为首部入围主流电影奖项的网络电影,奥斯卡评委的保守,令历史性一幕没能得以实现。
这样的结果也似乎早有前兆。此前2018年戛纳电影节上,《罗马》原定作为首映亮相,但由于戛纳电影节和影片发行商“网飞(Netflix)”产生矛盾纠纷,最终没有参与展映。好在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将最佳影片留给了《罗马》,平复喜欢这部影片的影迷心情。
听片名,一开始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部史诗巨作。毕竟阿方索可是拍出过《地心引力》甚至参与过《哈利波特》系列的导演,在商业与艺术的平衡上驾轻就熟。但其实,这里的“罗马”并非指的是意大利罗马,而是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罗马区,这里聚集不少海外富人生活,也是导演阿方索·卡隆儿时居住的地方。以此为名,其实更多地指向了恢弘史诗的反面——聚焦小家庭里衣食住行与情感变化,是阿方索献给故乡与童年的一封家书。
除了网飞出品,《罗马》还有很多值得一提之处。
比如这部影片是演阿方索·卡隆在好莱坞闯荡了16年后第一次回到家乡墨西哥拍摄的电影;
比如这部影片基于阿方索的童年回忆,他本人就是这个家庭里的一个孩子;
比如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上世纪70年代的墨西哥社区,阿方索特别使用了幼年时的家具来布景;
比如影片以70mm黑白胶片拍摄,在这个动辄3D、IMax、真人CG的时代,呈现着一种质朴怀旧的难得气质。
而在这些“值得一提”背后,影片还有更多值得品味的地方。
全片开端,镜头俯拍这个富人家庭的前厅。马赛克瓷砖泼上一桶肥皂水,水渍泡沫的痕迹耐心地在屏幕铺开,为电影奠定了一种安详朴实的基调。而这一镜头也绝不只是为真实呈现家庭感而存在,清洗门厅,成为全片家庭关系里相当重要的一个隐喻。
原来最初,男主人每次出差回家,总是不耐烦地抱怨门厅有狗屎没有清理,这也成为女主人与保姆间唯一的冲突点。没到丈夫归期,焦虑的女主人便把门厅清理当作迎接丈夫的头等大事。
另一个不厌其烦的镜头出现在电影开篇不久,出差归家的男主人,用高超的车技将一辆豪华轿车正正好好地停进门厅。镜头在深夜穿着睡衣齐齐观看的家人,和汽车内外来回切换,细致地展现插钥匙,换挡,打方向盘等一系列沉稳流畅的动作。最终定格在汽车与墙壁间不过三五公分的距离,转而是女主人与孩子赞叹期盼的表情。
门厅与汽车,构成一对家庭变化的互文。当男主人出轨后,门厅的狗屎不再被提起,而是成为孩子们与狗狗玩乐放松的场所,所有人仿佛为此送了一口气。而失婚的女主人,从最初停车入门厅把豪车撞得一塌糊涂,到最后选择放手,更换了一辆更紧凑的新车,带着保姆和孩子们外出旅行,都印证着新生活的开始。
如果仅仅是一部表现富人家庭生活的影片,《罗马》还不足够引发如此的赞誉。影片的一半篇幅,正如阿方索自己所说——献给带他长大的保姆。故事大量篇幅留给了家庭里的墨西哥裔保姆。原本作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她却和家乡人一样失去田地与住所,成为白人家庭寄人篱下的保姆。尽管与女主人建立了深刻的情感连结,可那种对于命运无法掌控的茫然与对于悲剧逆来顺受的态度让人动容。
一次同乡间的double date,让她怀上了墨西哥青年的孩子。对方的逃避与绝情,没有阻止她决定生下孩子。遗憾的是在一次社会冲突之中,临盆的她与手持枪械的旧情人撞个正着,极度惊吓与悲愤,让她失去了孩子。在很多影评人看来,这里对于特拉特洛尔科事件的还原,折射着上世纪70年代墨西哥社会的悲痛现实。
也正是如此,两个不同社会身份的女人,因为同病相怜而走到了一起,共同保护家庭里的几个孩子成长。女性伟大与力量得以突显。
作者:黄启哲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