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年初开始,有两部清宫戏,曾经“霸屏”了全国观众的电视机整整一年。《雍正王朝》和《还珠格格第二部》,曾在各地电视台轮番播出,多次打破收视纪录,20年后仍是观众心中的经典。以至于曾有媒体评论:“从大清(历史正剧《雍正王朝》)到小清(戏说历史《还珠格格》),店家做菜也知道换个味:清炖(长篇)了,再清炒(重播),还要再来清汤清水……”
总有人感慨,这两部戏生错了时代。其实在网络还不普及的时候,它们才是真正大红大紫的全民电视剧。
就说含香这身打扮,旅游景点哪里拍照能缺了这一套行头?
《还珠格格第二部》的风靡,自然不用多说,当时的《雍正王朝》有多红呢?不说影视明星了,去年逝世的《雍正皇帝》原著作者二月河,就在电视连续剧播放后的一个月间,接待了一百多批记者。几百人轮番上门、车轮大战,让二月河大呼“实在受不了!”据说他很长时间都因此焦头烂额,根本没时间动笔写书。
别看最近几年“四爷”在大大小小的清宫戏里风头之盛,连康乾都几乎要甘拜下风。过去一提起雍正,人们第一时间想起的总是他大兴文字狱和得位不正的野史流言。
一部《雍正王朝》,却几乎完全给他翻了案,将雍正塑造成了锐意改革、肃清法纪的千古一帝,雷霆手段和菩萨心肠集合于一身。从“夺嫡”时的筹款赈灾、追讨国库欠款,到当政以后的山西诺敏案、摊丁入亩、河南罢考案……一系列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的大手笔,让政绩超过了野史中流传的道德污点,改写了观众对雍正的评价。
随着民间对“雍正”本人印象大为改观的,还有另一个人的形象,就是很长时间都被认为是“奶油小生”的唐国强。
别看唐国强老师如今是这样。
年轻时候也是标准的唇红齿白,出演《南海风云》《孔雀公主》,迷倒了万千少女。
经营多年,唐国强才通过“雍正”这个角色,改变了观众对他“奶油小生”的看法。《雍正王朝》里他带着老花眼镜,在等下批阅奏折的镜头,都没有找替身。靠着多年练就的一笔好书法,“圈粉”了很多观众。
电视剧版的《雍正王朝》,把他和乔引娣的感情戏改得发乎情止乎礼。剧终,雍正将乔引娣送回了十四皇子的身边。其中的深情隽永,很多剧迷都认为比原著更胜一筹。尤其是唐国强在和乔引娣倾谈心事时,手书“忍”字的特写:笔笔含情,又苍劲不凡,道出了两人的灵犀相通,为剧情增色不少。
《雍正王朝》热播,还有一段和《还珠格格第二部》“冤家路窄”的趣闻。两部剧集同时播出,打起了擂台,结果在南北方不同电视台收视率相差悬殊。
喜欢《还珠格格》的,批评《雍正王朝》“满台都是男人和政治,把女人和爱情都挤到了犄角旮旯”,太曲高和寡。
喜欢《雍正王朝》的,批评《还珠格格》“装疯卖傻,胡编乱造”。
还有观众形象地说,《还珠格格》“你戏说来我戏看”,是下班休息的一道开心果;《雍正王朝》则必须正襟危坐,是重新上历史课了。
当年剧中的八阿哥也曾停留在玉兰花下,不知道是不是对后来的小说、影视剧创作有些启发。
具体什么情况呢?有人这样总结:在上海,是“王爷”斗不过“格格”;在北京呢,“王爷”毕竟是“王爷”。
后来“大男主剧”和“大女主剧”吵嚷不休,其实20年前就已经有了苗头。
1999年,《还珠格格》的第二部播出时,琼瑶的“格格”们已经爆火过一轮。第二部的拍摄,如果放在今天,简直浑身是黑点。导演自曝,因为第一部《还珠格格》大火,观众和电视公司都催着出续集。
琼瑶的剧本还没写完,电视就开了机,为了赶时间只能边写边拍。48集的续集,比第一部整整多了一倍,拍完只用了4个月20天,比拍第一部《还珠格格》用的时间还短。
这些都没有影响“格格”继续大火,除了原来的紫薇格格、还珠格格,第二部中加入的老佛爷、香妃、晴儿等人物,甚至至今都是清宫剧中的热门主角。
当年争议最大的,其实是“小燕子”的演技。年轻人喜欢她顽皮机智、叛逆不羁,资深的观众呢,看不起她只会“尖声怪叫、装疯卖傻”,觉得她没有教养。
“小燕子能飞多高”,是媒体曾经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当然,赵薇的路怎么走,都是后话了。
如今这些看来当之无愧的经典电视剧,当年刚“出道”时,也都是议论纷纷。比如《雍正王朝》剧中拍到科举考试时,为了表现雍正对科考的重视,拍他亲自为考生秉烛,就有媒体批评不符合他大兴文字狱、处死无辜文人的历史。“小燕子”这么红火,也有人提醒她,片约太多、承载过重,一味靠高收视赚人气是飞不高的。
现在霸屏的流量剧比一比,难道不该汗颜吗?
作者:吴钰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