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蔓延,是谁筑起了有力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今天,第二场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七位来自上海医疗、公安、交通、商务、社区、志愿者等领域的先进模范代表作专题报告。
守好“入城口”、抓住“落脚点”、管好“流动中”、服务“就业岗”、看好“学校门”、用好“监测哨”,疫情之初,正是上海各条战线工作人员的守土有责,交出了抗疫斗争不一般的“上海答卷”。如今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他们依旧奋战在抗疫的关键点关节点,为守护上海市民的安全,拼尽全力。
守一道关,护一城人
3月初,国内疫情日趋平稳,境外形势却急转直下,每天50架次航班、1万余名旅客从浦东机场入境,机场成为外防输入的最前沿。
身为市公安局国际机场分局浦东候机楼派出所副所长,姚驰日夜坚守于此,也是他带领队伍发现了上海最早的4例境外输入病例。“疫情防控容不得半点疏漏!”为了更科学、更精细地实现工作目标,姚驰花了5天时间,走访了26家单位,用图表的形式,将从机舱到机坪、到候机楼、到指定医院和隔离点的工作岗位、职责要求、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形及处置方法一一呈现,汇成的手册方便所有人操作。“因为管用,同事们都将手册戏称为‘宝典’。”姚驰自豪地说,这本宝典为完成此后的50万余名旅客的防控任务,提供了重要支撑。
3月以来,姚驰带队累计将3000余人从机坪直接护送至指定医院,最多的一天,连续引导护送了70批次救护车,没有发生一次确诊人员、密切接触者失控的情况,没有让病毒有一丝机会流入上海。
坚守一道门,为了一座城。
疫情以来,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九大队的大队长李于清与队友一起,在G15高速朱桥站道口整整坚守了58个日日夜夜。
“朱桥道口是北上海的第一道防线,邻接太仓、常熟,每天进入的车流量达到5万辆,是上海道口中最繁忙的一个。”李于清说,平日队员们的工作是对入沪车辆人员进行检查,做好信息登记、现场引导、突发情况应对等,平凡却至关重要。“守护第一道防线,需要耐心、毅力,更要热情与温情。”58天里,李于清瘦了整整六公斤。
志愿者也在行动。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严洪带领志愿团队,承接上海火车站三个出口和两个进口的全部志愿服务工作,筑起进沪第一道防线。
一线的工作危险艰辛,严洪创下极限记录:整整80个小时没合眼,每天靠超过10杯咖啡维持运转。在上海火车站服务34天,音速志愿者总共接待约16万旅客,协助站区工作人员转运体温异常者300余人。“这是我们用真情和真心坚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交出的答卷。”严洪说。
小巷总理逆行,居民颇感安心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措手不及。而作为城市基础“单元格”的社区,其防疫抗疫任务之艰难、繁重,可想而知。
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有个别称叫“小小联合国”,这里是全国首个涉外居民区,1万2千户居民中外籍居民户数超过了一半,近2万人的外籍人士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疫情让我们练就了马拉松的腿,郭德刚的嘴——能跑会说。”报告会上,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盛弘一句玩笑顿时让现场气氛轻松不少。
抗疫期间,盛弘通过“五源发现排摸工作法”,准确掌握居民动态信息,设立中、英、日、韩四国语言公众预防宣传栏,实现对境外重点国家和地区返沪人员的闭环管理。令她感动的是,一位日本居民在结束隔离的那天特地送上两盒龙角散。“他告诉我‘14天前你上门来告诉我居家隔离的注意事项,还送给我防疫融情包时,我就看到了你的润喉糖,如今我隔离结束,终于可以把这个送给你了。”
从上海拉响第一声警报,这大半年来,长宁区累计隔离1.37万余人,其中境外人员4600余人,位居全市前列。“疫情虽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隔离病毒并不隔离爱!”盛弘动情地说。
要像守护自己的家一样,守护居民区的安全,这是许多社区工作者的心声。
有着近二十年社区工作经验的徐汇区田林街道长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苏嵘曾参与抗击“非典”社区防控工作,新冠疫情来了,她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
在她的辖区内,有上海确诊较早的病例、有突然被查出癌症子女却不在身边的老夫妻、有孩子在海外念书心情焦灼的父母、也有英、美、德、日、韩等八国外籍人士……面对工作中的艰难考验,苏嵘与团队一起积极落实辖区消毒工作、买饭、送药、扔垃圾、做心理疏导,事必躬亲。她说,“当重大事件发生时,我们这些小巷总理必须是勇敢的逆行者。如此,我们的居民才会有安全感,我们的举措才能获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为生命“奔跑”,只要祖国需要便勇往直前
疫情当前,有人为健康“守门”,有人则为了生命“奔跑”。
新冠疫情暴发,在当时物资最紧缺的情况下,东方国际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金丹艳带领团队开启了一场跨境紧急采购。
“如果我们能提前1分钟,就能减少1分钟的病毒传播时间。”金丹艳说,外贸人争分夺秒、全力投入到这场突击战中,东方国际累计投入采购资金约4亿元人民币,从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采购18类共2500万件防疫物资,还对接了上海及周边城市300多家公共相关服务单位、街道社区、金融机构等一线企事业单位的物资需求。
面对疫情,如何守护生命?唯有与时间赛跑,奋力拼搏!
最后一位报告人是岳阳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王振伟。作为上海市首批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中医专家,早在1月29日他就进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但在结束市公卫中心的战“疫”任务后,他却没有丝毫停歇,直奔武汉雷神山医院,“我想把中西医结合的‘上海经验’带到武汉去,造福更多患者。”
在雷神山,最受欢迎的当属岳阳针灸。每天都有病人追着王振伟问,“医生,今天什么时候打针灸啊?”王振伟曾碰到一对病情轻、主诉重的夫妻。妻子整天痛哭流涕,丈夫表现出明显心慌气急。“仔细检查后,我考虑他们的症状是由情志因素导致。”他当即邀请夫妻俩进入功法锻炼大军。没多久,他们的症状减轻了,心情也愉悦起来,还调侃:“没想到在雷神山,我们还学会了一套‘中国功夫’!”“只要祖国需要我,我就会勇往直前!为武汉拼过命,此生无憾!”王振伟说。
在线上观看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后,上海中医药大学19级硕士研究生陈珂旭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地被各行各业抗疫英雄们的事迹所感动!在来势凶猛的疫情面前,大家都没有退缩、迎难而上,牢牢守住了各道防线。”陈珂旭说,抗疫精神将成为我们的职业守则,吾等后辈必定向前辈们看齐,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时刻准备着到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去,以实际行动向抗疫英雄们致敬!
作者:李晨琰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摄: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