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杨立利
【编者按】
30年的银蛇奖,走出7名院士,更有一大批杰出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有的人还转型为管理者,成为高校校长、各大医院的院长、各级政府部门的当家人……银蛇奖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作为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文汇报》App开设“沪上名医”专栏,选登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
颈椎是最接近头颅的重要部位,人体的重要血管神经都从此经过。手术过程中稍有不慎,则有可能损伤血管神经,造成患者瘫痪或者大出血死亡。由于风险大、难度高,颈椎手术常常被视为临床禁区和生命禁区。脊柱外科医生每天面对生命的中枢和最细微神经,他们的手术,犹如行走在悬崖峭壁,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让手术刀精确至丝与毫,让生命线把握至分与秒。从四岁幼童上颈椎严重畸形、颈椎钢筋贯穿伤、到严重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等患者全部获得治愈……一系列高难度的手术,在杨立利手下行云流水般完成,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颈椎畸形男孩成功闯关
凭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临床实践,2006年开始杨立利便开始独立开展一系列高难度手术。上颈椎严重、复杂畸形矫正术是脊柱外科最具挑战、风险最高、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上颈椎水平对应的延髓下部及颈脊髓上部是人体呼吸、循环中枢,是控制颈部以下躯体运动、感觉的中枢,稍有不慎就可引起患者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这是一场生命的重托。杨立利至今清楚地记得:那是2016年的一天,年仅4岁的小煌在玩耍时不慎从楼梯上跌下,当即感到颈后部疼痛,颈部呈屈曲位,抬头、颈部后抑明显受限,着急的父母带着孩子访遍全国各大医院,均被告知孩子枢椎陈旧性骨折伴寰枢椎旋转脱位、脊髓受压,如错过手术机会以后会逐步瘫痪。但如果手术,幼儿年仅4岁,寰枢椎发育不全,椎弓根极细,脊髓耐受力低,瘫痪甚至死亡风险极高,建议保守治疗。
几经波折,小煌被带到以脊柱手术闻名国内的上海长征医院。面对患儿父母的信任与期盼,骨科杨立利教授经过详细检查和充分评估患儿病情后,决定迎难而上,给孩子一次新生的机会。
经过一系列精心准备后,对孩子进行了手术,医生小心翼翼避开椎动脉、脊髓等重要结构,置钉上棒、提拉复位一气呵成,手术历时两个小时,出血仅50毫升,考虑患儿今后发育,所有操作做到创口最小、创伤最少,力争对患儿影响最小,成功解除了时刻威胁孩子生命的“紧箍咒”。
“选择长征医院杨立利教授,这是我们最准确的决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奇迹全都是像杨立利这样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们奋力一搏的结果,他们所担的风险可想而知。”出院前,孩子的父亲写了满满两页的感谢信。相关事迹被《新民晚报》《文汇报》《医学论坛报》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挑战生命禁区,创造出无数奇迹。二十年来,杨立利每天早上7点到医院查房,晚上常常手术及工作至下半夜,休息日也“泡”在科室里。揣摩不同老师的“刀法”,潜心钻研手术及临床科学研究,不停地思考积累,博采众长,吸取前辈的经验和教训。他常说:“唯有自身技术几近极致苛求,才能最安全、有效解除患者病痛!才能担当一名合格的脊柱外科医生!”正因为如此勤奋,33岁不到便成为当时医院最年轻的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1岁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博导,成为国内一流、人才辈出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团队里的佼佼者。
“35岁前攻克这类高危风险手术”
严重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是一个风险度极高、患者瘫痪率极高、疗效不佳、手术后改善率低、极具挑战性的手术,一旦选择手术,不仅对患者、还是对医生都是噩梦的开始,因此,许多脊柱外科医生谈“胸椎黄韧带骨化”色变。国内很多脊柱外科医生宁可选择放弃,也不愿接手这类患者,许多患者最终求医无门,永远也站不起来了。“不忍心看患者的眼神,他们眼中流露出的哀求和期盼,永远令我不安。” 杨立利给自己设置期限,立下“军令状”:35岁左右必须攻克这项高危风险的手术。经过一番艰苦磨砺与钻研,自行设计了专用的手术器械,并自费购买引用最先进的电动工具,他率先提出了创新的手术方法:即将致压物多节段整体一次性切除,将原来需要6小时完成的手术缩短至3小时,最大程度避免了高危节段脊髓损伤、瘫痪的巨大风险。至今经过治疗后的近百例严重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均获得良好的疗效,未发生一例严重的瘫痪和并发症。这项临床成果获当年长征医院临床特色诊治新技术第一名,并于2013年发表在本学科领域最权威杂志The Spinal Journal上,已在全国43家医疗单位
得到推广应用,使无数患者摆脱瘫痪的命运。
“看到每个患者开开心心地离开医院,从此摆脱轮椅自由生活,这是作为每个脊柱外科医生最欣慰、最自豪的时刻。”杨立利说。
▲杨立利说,“看到每个患者开开心心的离开医院,从此摆脱轮椅自由生活,这是作为每个脊柱外科医生最欣慰、最自豪的时刻。”
严重颈椎钢筋贯穿伤患者获新生
罕见、复杂颈椎外伤死亡率极高,是脊柱外科疑难手术之一,文献报道极少,该类手术国际上无相关经验借鉴,更考验外科医生技术功底及应变能力。2015年3月16日,一场飞来横祸,将42岁赵女士推到了死亡的边缘,一根2米长、直径1.5厘米钢筋从24楼掉落,如标枪般从其左侧耳后插入其颈部,从颈5椎板插入,横贯整个颈椎,将脊髓斜切断,抵颈6、颈7右前方穿出,直达食管气管,赵女士当即瘫痪,生命危在旦夕。
工友随即将其送到当地多家三甲医院救治,均被告知如此国际罕见、疑难、复杂颈椎钢筋贯穿伤无法救治,建议转诊至全国脊柱外科技术实力强的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救治。到院后杨立利教授团队接诊,经查,发现损伤很严重,气管、食管、肺尖、颈部大血管等重要的器官均被损伤。钢筋异物残留体内极度危险,伤者头部活动及搬运中随时可损伤周围大血管、食道及气管等重要组织,将导致患者立即死亡。医院立即进行全院大会诊,面对国际罕见的外伤,与会许多专家认为死亡风险极高,就算能顺利手术拔除钢筋,术后椎管内感染、肺部感染、ARDS、严重内环境紊乱、休克、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均可导致患者死亡。面对家属哀求及期盼的眼神,杨立利教授坚决主张只有尽早手术患者才能有生存希望。随即,全院十个科室协同作战、精心配合,从麻醉方式、气管插管、显露、钢筋拔除、气管食管及肺尖可能损伤及处理、术后全面预防并发症等方面制定周密手术计划,杨立利教授成功对其进行手术,术后对该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精心救治及个体化护理,终于使患者存活下来并保留了右上肢大多数神经功能。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新民晚报》相继对杨立利教授进行专访并广泛报道。术后一年复查时,患者丈夫热泪盈眶对杨教授说道:“衷心感谢杨教授,让还在上学的孩子有妈妈的陪伴!”
杨立利常常告诫学生:做医生如果只会对着教科书对号入座,不自己动脑子,医学就不可能有发展。只有善于把握机会,敢于打破原有思维模式框架的束缚,以特有的创新意识和胆略对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改进,才能去攻克了一个个难题。
>>>相关链接:
名医简介
杨立利: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三病区党支部书记、副主任
以第一完成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重点项目等15项;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专著15部,获国家专利5项
以第一完成人获军队医疗成果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军队科技进步奖等。擅长严重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上颈椎严重畸形、疑难脊柱伤病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入选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上海市卫计委“优秀学科带头人”等
获第二军医大学首届“金手术刀奖”金奖、总后个人三等功等荣誉
作者:王根华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