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我国以暂定税率方式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为零。这将进一步降低国内患者,特别是癌症患者的药费负担,让他们拥有更多用药选择。
降低抗癌药进口税率是治标,推动本国药物原创研发才是根本。过去半年中,我国有关部门已经针对进口药多次出台新政。此前,国办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针对仿制药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仿制药的质量疗效,降低全社会药品费用负担。并且要求所有的仿制药在今年年内完成一致性评价,这也使得一批国内药企面临洗牌。
“这一系列举措的最终目的是,淘汰一批药品生产质量低下的药企,提升我国药企的生产和研发能力,最终推动中国药企在原创药物领域的发展。”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一系列政策的层层递进,推动我国加快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跨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确保疗效,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每个月,光是抗排异反应的药费就要4632.8元!”25岁的福建小伙小胡是个货车司机,每个月都要到长海医院“报到”。家徒四壁、父母离异的他,16岁时到深圳打工,19岁被查出尿毒症,村里人为他捐了七万多元。但是,在上海长海医院完成肾移植手术后,终身服药成了小胡的“不能承受之重”。
“这里借五百元、那里借三百元”,小胡捉襟见肘的生活,在将进口抗排异药换成国产仿制药之后有了一丝转机。
“之前,肾移植科一直是使用进口药的‘大户’,因为移植后,患者需要终身服用进口的抗排异反应药物。”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教授朱有华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小胡每个月吃两种抗排异反应药物。如果两种都用进口药,每月需花费4632.8元;但如果将之替换为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公司研制的仿制药,那么药费将降至3374元。便宜近三分之一,如今关税降低也许会令国产和进口的药价都更低。
而小胡肝功能不好,每月用于治疗肝功能的进口药还要额外花2000多元。每月从昆山到长海医院的复诊,他都自己带着馒头,在医院讨点水喝,熬过这一天。每月1000多元药费的节省,对小胡来说,是能否摆脱入不敷出窘境的关键。
在抗癌药关税下降到零的情况下,依然有一些领域新政无法触及。幸好,沪上三甲医院已经引进不少国产仿制药,在保障疗效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一致性评价为药物的质量提供保障
降低抗癌药关税不仅为那些急需用药的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某三级医院一位医生告诉记者,不少患者对中国仿制药仍有顾虑。降低关税加之推动一致性评价,双管齐下,这将提升国产药物的质量,甚至药物的再创新。
而且,质量一致性评价,对于很多药企来说,是一次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在某些领域,原研药有些杂质可能对欧洲人没有影响,却对中国人有毒性,一致性评价的推行,促使药厂能够把这些杂质去除,那么这种创新性的仿制品,会比原研药对中国人有更好的药效。而一些抗肿瘤药零关税,又为病人提供了选择。”澳门科技大学药学院院长朱依谆说。
何况,由于不少药企迁来中国,许多药物原粉也和其他产品一样,本来就是“中国制造”,“比如普乐可复,这款进口药的原粉,可能就是从国内买过去。”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公司上海区经理俞琳说,仿制药和原研药药效同等的情况下,原研药因为分批次在不同国家生产,可能会因为不同国家的执行标准不一,而造成药品浓度的差异,影响药效。
不过中国的仿制药水平和国际相比仍有差距,在生物制剂方面,例如癌症的靶向药,国内厂商仍无法生产出达到一致性标准的仿制药。
进口药、仿制药的背后,是对原创药的期待
业内人士指出,很多中国的仿制药质量标准只“看脸”,为了合格而检测———主要看活性成分和外观、性状是否和原研药相符,而对仿制药和原研药在给药途径、剂量、使用条件和临床效果上的一致性标准并不关注。“以前我们连原研药品都拿不到,有的只能拿说明书或标准仿制。”一位资深的药企研发人员告诉记者。
曾经鱼龙混杂的市场,将仿制药拉入了“低价劣质”的泥潭。早在2015年,国家有关部门就提出,要求在2018年完成所有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今年将是仿制药的大限之年,处于2012年版基药目录的289种仿制药必须完成质量一致性评价。去年底,首批已有17个品规药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共涉及11个药品、7家企业。
从攻坚难题到提升疗效,再到推动临床使用,国办印发的《意见》为推动整个仿制药的发展,铺设了一条可以预见的道路。进口关税降为零,则让抗癌药离患者们更近,也给了药企更大的压力,将倒逼药企在仿制药与原研药的技术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时间。
作者:郝梦夷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