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作为中国篮球协会主席、中国体坛最具影响力的运动员之一,姚明一直以来都是体教融合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而他的母校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正以享誉全国的校园篮球为引领,不断拓宽体教融合之路,激活体育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在这所拥有122年悠久历史的江南名校,篮球已与师生相伴跨越百年历程。早在上世纪20年代,南模中学就开始开展篮球运动,学校引导学生把篮球作为锻炼身体、启迪思维的方法,并逐渐形成传统特色。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全盛时期的南模男篮成为上海校园篮球无可撼动的“王者之师”。数十年间,南模男篮几乎囊括了所有上海市中学生篮球比赛的冠军,多次代表上海征战全国比赛,屡获佳绩。在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男篮A组比赛中,南模男篮代表徐汇区出战,以全胜战绩强势卫冕,成就市运会三连冠。
“成功没有捷径。能收获这份成绩,得益于学校大家庭的全力支持和每位球员、老师、后勤保障团队成员坚持不懈的努力付出。”被问及南模男篮多年来成绩斐然的“秘籍”,接过球队教鞭29年的主教练孟家森表示,“我们始终秉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强调科学训练和团队精神,同时不断加强校园篮球文化的建设和传承。”
在南模中学校园里,傍晚灯火通明的篮球馆早已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周一至周五,结束文化课的篮球队员们会分批来到球馆,先进行分组训练,待全员到齐后开始合练,每天训练总时长约三小时。除此之外,为更好地提升球队整体战力,每周六上午和比赛备战期的节假日,球队也会安排集中训练。
如何让队员们合理分配有限的时间,更好地兼顾学业和训练比赛任务?学校经过多轮尝试,度身定制出相对集中分班、重点强化指导的学习模式,尽最大努力帮助球队化解学训矛盾。“平时队员们能很好地融入班级学习氛围,训练比赛时又便于灵活安排和调整,各学科老师都对他们进行针对性指导,实践下来效果很好。”球场上严格执教的孟教练,对队员们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规范同样以高标准要求。“我总跟他们说,首先是学生,然后是运动员。我们培养的队员不仅球要打得好,还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正是因此,从南模毕业的队员都有不错的发展,并且‘后劲’十足。”
围绕全面育人目标,南模男篮以一以贯之的选材育才标准,打造出上海校园篮球的一面旗帜。装满陈列室的冠军奖杯,见证着“王者南模”的历代荣光。从这里走出的一批批学生球员,很多已成长为活跃在职业篮坛、高校球队和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
最近两年,南模男篮再获助力,通过与上海久事男篮合作共建,以体教融合为导向,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教育与职业竞技体育的各自优势,共探青少年培养的全新路径。继早年被命名为最早一批上海市篮球传统学校、学校办二线运动队之后,南模又当仁不让,成为上海市学校体育“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首批高中阶段“龙头”学校。“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孟家森坦言,“唯有形成多方合力,进一步优化选材育才路径和方法,上海篮球才能涌现出更多优质人才。”
在“王者之师”不断续写荣光的同时,篮球文化经过百年积淀和传承,也成为南模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每当校队训练或比赛,看台上总有学生助威团自发观战,对每位球员的特点和球队战术都了如指掌。作为学校传统活动,贯穿整个学年的“南模杯”篮球赛,从赛程赛制设计到赛事组织执行,都由学生主导完成。第一学期举行预赛,第二学期进入决赛阶段,决赛落幕后还有篮球文化节精彩上演。
“南模学生几乎人人都会打篮球,每个班级都有篮球队,每个学期都有篮球赛。在这样的氛围中,篮球成为学生精彩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在孟家森看来,体育是一种隐性的非智力性教育,通过欣赏和参与篮球运动,学生们能从中汲取全面成长的养分。“不仅是强健体魄,还包括团队协作、执行能力、抗挫能力、规则意识、拼搏精神等各方面的历练和提升,这是体育无可取代的价值。”随着篮球文化润泽校园,体育的育人功能以篮球为载体被充分激活,惠及每一位南模学子,让他们受益终生。
作者:文/谷苗 图/南模
编辑:陈海翔
责任编辑: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