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上海阿姨带伤勇夺金牌,60多岁的闺蜜拿下银牌;台胞医生征战全运会,实现了小时候种下的体育梦想……在近日结束的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乒乓球项目比赛中,上海市乒协申房队在各年龄组比赛中共获得一金一银二铜的好成绩,较上届全运会有了明显提高。四年前,天津全运会首度推出群众组比赛,上海业余乒乓选手当时取得二银一铜的成绩。
据上海市乒协主席陈一平介绍,今年参赛的这支“草根队伍”通过“我要上全运”选拔赛甄选而出,其中包括教师、医生、企业职工以及退休人员,“他们训练时非常刻苦,比赛时非常尽力。”
第一次执教业余队伍的上海乒乓球女队前主教练樊天健表示,业余选手在训练时对自己要求高,很认真,在专业技术上一点就通,而且他们的打球兴趣比较高涨。据樊天建介绍,在赶赴陕西前,这支队伍在崇明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封闭式训练,“集训的效果非常好。年纪大的队员积极要求训练,有伤的队员也咬牙坚持训练。”男单25-39岁组季军申力尘感慨道,在专业教练的点拨下,“我们很多年没有想通的问题一下都想明白了!”
女单70岁以上组金牌得主沃霞芬,这次带伤出战全运会,作为队里的“大姐大”,她说自己必须以身作则,“每当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我一直在坚持,因为我很珍惜全运会这个平台。特别是疫情期间,开展这项群众性运动很不容易。”四年前,69岁的沃霞芬赶上了天津全运会60-69岁组的“末班车”,四年后,她做梦也没想到,全运会增设了70岁以上组的比赛。一直每周坚持打两场球的沃霞芬,不仅再次圆梦全运,还登上了最高领奖台。而女单60-69岁组银牌得主李敏,与沃霞芬的闺蜜,这次也是带伤出战,李敏对这次自己的表现略有遗憾,“关键球好像有点手紧。毕竟是全运会,我没能放得很开。”
作为业余选手参加全运会,除了克服伤病,还要处理好工作家庭和训练比赛的关系。男单40-49岁组季军谢国群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也是岳阳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作为台胞的他能代表上海队参加全运会,“这圆了我小时候就有的梦想。”谢国群说,“另外,我作为一名父亲参加全运会,也为正在学乒乓球的三位孩子树立了榜样。”回家后,谢国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获得的铜牌展示给孩子们看,当孩子轮流戴上奖牌时,也在他们心中播种下荣誉感和新的向往。
在为期一周的全运会比赛中,上海草根选手们全力以赴,展示了申城群众乒乓运动的实力。陈一平说,“这支代表队和教练员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次取得的成绩将进一步鼓舞上海乒乓爱好者,让群众性乒乓运动在现有基础上登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