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又一次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在教育方面,多项议案、提案围绕着增加体育在日常教学及升学考试的比重展开。而在体育法中增设产业专章以及对冰雪产业发展的关注,则成为体育产业领域的两大高频话题。
增加体育教育比重呼声强烈
在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于去年9月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中,明确了各省市要将体育科目纳入中考项目。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则表示,中考体育科目将逐年增加分值,达到与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将目光投向了这一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建议,要打破以学习成绩为主的传统考核和选拔标准,建立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增加体育成绩在升学考试中的比重,丰富考核内容。在丁世忠提交的多份建议中,特别关注了乡村青少年体育教育问题,在建议高校增加体育特长生招生名额的同时,也应将体育考核作为各类乡村专项招生计划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乡村地区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升学途径与机会。
去年曾提出要将体育上升为“第四大主科”提案的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今年提交了《关于加强教育督导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提案》。在戴立益看来,体育进中考让学生的体质健康有了明显提升,建议在加强和完善中考体育的基础上,探索推行高考体育的可能性。“为了让学生能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享受运动乐趣,学生健康体能和运动技能都应纳入考量。”戴立益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聚焦于体育课本身。在他看来,目前我国多数地区中小学的体育课课时较少,只能满足基础需要,难以保障学生个性化的体育特长培养。为此,朱鼎健建议,体育课的授课内容应实现项目多元化,并将小学的体育课增至每周五课时,保证学生每日都有一小时运动时间,以提升体质健康水平。与此同时,朱鼎健还在提案中提出了在中小学施行体育课分级授课的新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无需拘泥于以往固定的按班级上课的方式,而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体能、体质、特长状况,分为不同的体育级别,跨班甚至跨年级进行教学。
多方建言修改体育法
我国现行体育法于1995年8月颁布实施,2009年和2016年两度修改,在2018年体育法修改被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针对体育法的部分制度空白,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兰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士岭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中重点提及了增设体育产业专章的建议。
王士岭认为,体育法在修改时应增加体育产业相关内容,明确体育产业的范围界定、体育无形资产的保护等,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划分和权力边界、政府监管的职责问题等。他建议,可考虑设立体育产业专章,对体育领域的新型合同、赛事转播权、保险等作出规定。除体育产业外,王士岭还针对竞技体育领域中主体关系不明确、国家队与运动员利益难以平衡等现象,提出体育法修改时应从保障运动员权利的角度,明确运动员的“产权”归属、退役运动员安置等问题。
而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鸢都英合律师事务所主任高明芹则认为,尽管体育仲裁在体育法中有原则规定,但至今未能建立专业的体育仲裁制度,严重制约了职业体育的发展。高明芹提出,体育仲裁是解决体育领域特别是职业体育中特殊类型纠纷的有效手段。对此,王士岭的建议是,借鉴现行的民商事仲裁制度和劳动争议、土地承包仲裁制度,结合体育纠纷的特点,明确体育仲裁的范围、仲裁庭的组成、仲裁程序等,从而初步构建体育仲裁制度框架。
冰雪产业发展备受关注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这一世界顶级冬季综合性运动会将为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认为,未来五年冰雪运动将在中国获得更快发展,“申办冬奥会前,中国的冬季项目基础较薄弱,三分之一的项目没开展过,如今已克服了许多困难。很多场地设施应运而生,教育部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学生参与冰雪运动,这两年还有了全国性的中学生冰上运动会”。
在丁世忠看来,中国冰雪产业正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相关部门也已出台多项政策,为“2025年冰雪产业总体规模达到1万亿元”的战略目标创造环境基础。他认为,中国冰雪运动装备产业的发展仍落后于国际水平,尤其自主品牌方面,而我国冰雪产业方面的政策法规尚不够健全,建立部门合作机制、搭建产需对接平台、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已成为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关于制定促进冰雪运动装备和冰雪产业发展专项政策的建议》中,丁世忠建议,由国家体育总局、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牵头,大型体育用品企业参与,根据产业结构特征、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目标,结合相关国际技术标准,尽快针对性出台冰雪运动装备的国家技术标准。
作者:谢笑添
编辑:谷苗
责任编辑:沈雷
来源:摄影/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