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北京男篮与林书豪公布了和平分手的消息。没有太多征兆,却也谈不上意外。倘若留在CBA,这位美籍华裔后卫将面对的是与一年前签约时截然不同的处境——外援限薪令不可避免导致他收入锐减,四节四人次的外援新政则将意味着出场时间骤降,然而这一切均非主因,驱使林书豪迈出离开这一步的,是其从未泯灭的NBA梦。
即便是在职业生涯鼎盛时期,林书豪也时常难以入眠。这一次,在作出离开CBA的决定前,他经历了整整三周的失眠。这显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离开中国意味着他将不再是联赛中万人追捧的宠儿,不再是球队毫无疑问的核心,甚至还需要在大洋彼岸为一纸最基础的保障合同打拼。但站在篮球运动员的角度而言,NBA毕竟是一座圣殿。“我早已不会在‘林疯狂’的阴影中追赶旧我,也不是为了向那些看低自己的人正名,更不是为了金钱、名声或是权力。”林书豪的答案很纯粹,“是为了战胜恐惧与那些内心的挫折。”
2019年随猛龙队夺冠,是林书豪在NBA的最后记忆,那年季后赛他的场均上场时间已下滑至3.4分钟。原因很简单,伤病几乎摧毁了林书豪的爆发力。那时,总有人挖苦他说,这是每一位依赖爆发力的后卫无法逃脱的结局,却忘了仅仅“在联盟效力10个赛季”这一数据,就足以使林书豪超越NBA多数球员,更何况他只是一位落选秀。从过度追捧到恶意低估,林书豪的职业生涯似乎总游走在两个极端,来到CBA后同样如此。
初来中国,许多媒体就将一场CBA常规赛未打的他捧上“第一外援”的神坛。反倒是当林书豪带着并不被看好的北京男篮杀入季后赛四强,与最终冠军广东队搏杀至最后一刻后,又有不少舆论反而盯着他那在外援中不算出彩的场均数据,将其贬得一文不值,全然不顾北京队进攻节奏联赛最慢从而导致球员数据大幅缩水的事实。
林书豪既不是联赛中最顶尖的外援,也绝非“水货”。他在CBA的这短暂一年,向篮球迷们展示了一位失去爆发力的后卫如何依靠经验与技巧在职业赛场生存,代价则是43场比赛遭犯规365次的惊人数字,以及远超其余任何球员的倒地频率。在某些特定的回合,林书豪的倒地或许确有“演戏”成分,也难免招来批评,却不妨碍绝大多数球迷对他的尊重。这种尊重不仅出于对其血缘的亲近,对其努力学习汉语、与队友、教练甚至球迷打成一片的行为的认同,更因为林书豪所做的一切确实配得上这份尊重。在CBA官方昨日寄语书豪的长信中提及了一长串数字,除了球场上的数据统计,还有“疫情期间多次发声,五次捐款捐物累计超过人民币1110万元”。
在略显特殊的2020年,林书豪就像是一座桥梁。在全球疫情暴发初期,他一次又一次地在社交媒体上讲述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试图消弭误解。随着联赛的深入,他所发起的慈善活动鼓舞着越来越多人加入其中——与最先作出承诺的书豪一样,北京队也决定每当这位外援后卫命中一记三分就捐出3000元,紧接着则是江苏队,宣布每防住林书豪的一记三分就向公益组织贡献3000元的爱心款。公益与慈善,这正是过去CBA联赛文化中欠缺的部分。
一年的邂逅纵然短暂,林书豪无法也没必要再去复刻当年在纽约“林疯狂”的神迹,但他留给中国篮球的是注定长存的美好记忆。或许,未来的某年某月,待书豪追梦归来,这段记忆会被继续书写下去。
作者:谢笑添
编辑:谷苗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摄影/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