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喜欢我,请不要给我留言,我不需要你的忠告。”今年早些时候,韩国女排选手高玉敏曾在社交平台如是写道,发布此言后,她随即关闭了评论功能。那时,人们根本无法体会到25岁的高玉敏正在经历什么,甚至仍有人咄咄逼人地嘲讽她有一颗与职业运动员身份不符的脆弱心灵。直至上周,韩国警方在高玉敏的居所发现了她的尸体,外界才后知后觉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异常。
高玉敏的死因很清晰,是自杀。据韩国媒体的统计,过去一整年,这位韩国排坛曾经的希望之星在社交平台上所遭受的谩骂超过1.5万条,除了恶毒的诅咒,还有与性骚扰无异的污言秽语。距离韩国女艺人崔雪莉自杀还不到一年,网络暴力又一次夺走了年轻的生命。那些通过键盘敲击出的满是戾气的话语,终究化成伤人的利刃,这不仅是困扰韩国诸多行业的社会顽疾,在世界体坛也早已成为普遍现象。
明星们占据着远多于常人的社会资源,自然也需承受更多舆论压力。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这一论断都能成立,但言论是应该有边界的。
当网民们一次又一次自以为幽默地以“波兰中锋”梗嘲弄周琦时,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网络暴力中的打手角色。去年篮球世界杯与波兰队一役最后时刻的致命失误,注定是周琦篮球生涯无法抹去的污点。但从事发当晚起,关于这一事件的讨论就已突破篮球竞技层面,演化为一场向全社会“出圈”的群嘲,让许多并不关心中国篮球的人也在犹如复读机般念叨着“波兰中锋”四个字。更有甚者,在周琦悼念因坠机身亡的NBA传奇科比时,在其微博下这样评论:“为什么飞机上不是你?”
作为可能是除刘翔以外中国体育史上最惨烈的网络暴力受害者,周琦的心态即便是其厌恶者也不得不钦佩。他并非充耳不闻外界的评论,却丝毫不露怯,有时甚至会在恶搞自己的视频下留言互动。“进入NBA(美职篮)第一件事,就是学会避开那些烦人的噪音。”这是勒布朗·詹姆斯对许多后辈都曾说过的话,在2010年夏天决定加盟迈阿密热火时,这位传奇球星就曾成为全网谩骂的对象,就连其母也被卷入其中,成为骇人听闻的虚假新闻主角。
詹姆斯从外界尖刻的谩骂中挺过,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应对这样的困境。因不堪忍受球迷谩骂,英格兰门将特德·史密斯在24岁的年龄就被迫早早退役。曼联俱乐部则在今年表示,是网络暴力让博格巴与林加德难以进入状态。为使他们走出困境,这支英超豪门特意聘请了心理专家。在如今全世界许多职业或专业运动队中,心理医生都已成为“制服组”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但要真正抵御住网络暴力的攻击,往往只能依靠运动员自己。
“无法忍受的时候,只能放弃社交媒体。就算被人说是在逃避,至少我也听不到。”在日本职业摔角选手木村花因网络暴力选择自杀后,该国乒乓名将水谷隼曾如是感叹。而另一位日本体育明星、23岁的跳台滑雪世界冠军高梨沙罗的话,则更值得思考——“语言能治愈人,有时却会像刀一样伤害人。不同的人,听到之后感觉也会有不同。正因如此,在说话之前,哪怕是一瞬间也要考虑对方和接下来的事。”
作者:谢笑添
编辑:谷苗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摄影/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