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51天,CBA联赛终在6月20日于青岛与东莞两大赛区重启。作为国内首项恢复的职业体育联赛,肩负着外界广泛期许的CBA绘制了一幅万物复苏的温馨画卷——官方发布的赛前海报上,医护人员、快递员等在抗疫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群代表站在了球星们的身旁;比赛赛前设立一分钟默哀环节,以铭记在抗击疫情斗争牺牲的烈士与逝世的同胞;粤晋一役中,独臂少年张家诚作为跳球仪式嘉宾走进了梦中的篮球圣殿……
“复赛的社会影响已超越了篮球运动本身。”作为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比任何人都明白,CBA复赛背后的深远意义。为了这一意义,联赛作了太多割舍,从大幅缩水的季后赛赛程,到赛会制加空场的特殊赛制。复赛期间,无论球员、教练、技术官员还是媒体记者,均经核酸检测后被“隔离”在从酒店到场馆的封闭区域内。赛后的混合采访区仅向极少数持权转播机构开放,仅为其余媒体保留时间极为有限的新闻发布会进行采访——这一切变化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每一位参与者,如今CBA的赛场内外与以往并不相同。
为了消弭过于悬殊的差异感,CBA联盟几乎尝试了力所能及的一切。空荡的球馆内,座椅上摆放着毛绒玩具,靠背则被套上各队球衣,场边的LED屏幕上滚动播放着球迷们在家中看球的场景,配以现场观众的模拟声,尽可能让球员们感受到,他们并非在孤身拼搏。最特别的设计则是在赛会制的基本赛制下,保留了名义上的主客场赛程——比赛的场地虽是同一座球馆,但现场MC(主持人)的台词与音乐风格会根据“主队”的不同而变化。北京队后卫方硕总结为“亲切”,“虽然在青岛,但现场还是能听到进球后的庆祝音乐和熟悉的口号,还是能感受到主场氛围。”
然而在另一面,即便隔着电视屏幕,仍能轻易感受到如今所上演的比赛与往日不同。反复放送的球迷噪音并不能让现场气氛产生波澜。同曦“主场”迎战广厦一役中,当小将李泓澎一分钟内连续命中三记三分球,在现场MC激情洋溢的一阵呐喊后,紧随而至的却只有其队友声量有限的欢呼与并不真实的“球迷助威声”。场面难免有些尴尬,自然也不可能如往日般令“客队”感到压力倍增。这或许有些吹毛求疵,但事实就是,主客场的设计虽颇费心思,却依然无法改变空场所带来的冷清。人们如此切实地感受到球迷对于职业体育的重要。在多数下午场的比赛中,前往现场的记者往往不足十人,即便加上场边的工作人员,以及前来观察对手的非比赛队球员及教练,也不过数十人。放在往日,即便是在球市最差的CBA球馆,观赛人数也很少低于千人。更何况,助威、欢呼本就不是技术官员、媒体或是球员们的职责,再精巧的设计也无法弥补客观条件下的巨大落差。
“空场比赛对于气氛多少还是有些影响的。”与绝大多数受访球员、教练一样,同曦队主教练崔万军说得颇为婉转。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冷清的气氛带来了特别的体验,那些过去在嘈杂的球馆内根本无法听清的声音如今变得异常清晰。无论身处看台或是电视机前,球员对判罚的抱怨,教练对球员的呵斥,裁判向球员作出的解释……一切仿佛就发生在球迷们的耳边。
从球员的赛后反馈来看,空场倒不是最难习惯的因素。毕竟,对于多数中国球员而言,这样的寂寞早已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在他们站上职业舞台前参与的赛事通常也乏人问津。而被球员们谈及最多的不适,其实是比赛时间——为压缩赛程,复赛第一阶段每日均有五到六场比赛上演,其中最早的赛事被安排在上午11点,仅有两场在夜间开赛。“过去联赛基本都是晚上开始,现在很多时候却得下午比赛。”在上海男篮后卫罗旭东看来,这多少会让球员难以迅速“兴奋起来”。不过,罗旭东并不认为这会对比赛产生太多影响,“看看比赛的强度就知道了。”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深圳队前锋顾全的认同。“有时我们也会在中午训练,为了适应比赛,球队也专门进行过适应性调整。作为职业球员,应该去克服这些困难。”
作者:谢笑添
编辑:谷苗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摄影/Os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