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2019-2020赛季德甲第24轮,比赛进行至第63分钟,拜仁慕尼黑已在客场6比0遥遥领先于霍芬海姆。而这场比赛最大的悬念却在此时才发生。
第67分钟,拜仁极端球迷打出了针对霍芬海姆队拥有者迪特马尔·霍普的侮辱性海报,拜仁主帅弗里克立即跑到球迷看台前予以制止,但新的辱骂标语“霍普是××养的”在第77分钟再度被挂上看台,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双方教练与球员。两队球员选择退场,比赛一度接近罢赛的局面,虽然此后球员们回到场上,但默契地以在中场互相倒脚结束了最后十余分钟比赛。没有补时,裁判吹响了全场比赛结束的哨音,拜仁明星们选择来到空荡荡的主队看台前致意,却没有走向支持自己的客队球迷区域……
这“违背职业道德”的十余分钟,是双方球员对拜仁极端球迷作出的回应。终场哨响,他们纷纷用鼓掌和拥抱,以表达对站在场边、面色凝重的霍普的支持。拜仁慕尼黑与霍芬海姆的这场风波只是近日德国球迷抵制霍普系列活动的缩影。同样在德甲联赛第24轮,柏林联队对沃尔夫斯堡的比赛中也出现针对霍普及德国足协的侮辱性标语,比赛因此中断11分钟。相似的标语还出现在科隆与沙尔克04、多特蒙德与弗赖堡的比赛中。
其实早在上赛季初,多特蒙德球迷就因多次对霍普进行人身攻击,被德国足协判罚未来三年禁止赴霍芬海姆客场观赛(缓期执行)。素来以团结著称的多特球迷并不买账,在本赛季客场对霍芬海姆的比赛中重施故伎,而导致缓刑处罚落为立即执行。上个周末德国球迷的集体行动,恰是这一事件的后续而已。
何为“50+1”
79岁的霍普被如此针对,是因为他是第一位打破德国职业足球“50+1”政策的个人,德国足球激进势力因此认定他是“50+1”的破坏者,在他们看来,“50+1”政策正是德国足球深厚底蕴和传统价值观的代表。
所谓“50+1”政策,诞生于1998年10月德国足协牵头进行的德甲、德乙俱乐部股份制改革。绝大部分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是非盈利的会员制团体,但当现代职业足球发展需要商业化时,就与该体制发生矛盾。20多年前的这次改革,允许俱乐部将职业球队从俱乐部中剥离而出,并成立单独的股份制公司,从而便于进行融资等商业行为。而俱乐部是职业队股份制公司的股东,并占据50%的表决权;“+1”则是指七人以上的俱乐部付费会员占据1%的表决权——“50+1”也就意味着,无论俱乐部外的某个企业或个人拥有职业队股份制公司的多少股份,都最多只能拥有49%的表决权,在各种决策中都只能是少数派,无法成为俱乐部的“话事人”。
属于拜耳药业的勒沃库森和大众汽车的沃尔夫斯堡这两家球队是“50+1”的例外,因为两队初创时就由企业牵头。因此“50+1”政策设有一条为两队特设的条款:在1999年1月1日前,若一家企业连续赞助俱乐部和球队超过20年,即可不受“50+1”的限制,可以完全拥有球队。2011年,汉诺威主席马丁·金德向德国体育仲裁庭递交诉状,要求废止“50+1”,仲裁庭最终判决,保留“50+1”和“勒沃库森条款”,但去除了“1999年1月1日前”的限定,并将“企业”这一主体扩充为“企业或个人”。德国足协还为新款“50+1”打上了一条“20年里为俱乐部注入的金额要大于球衣主赞助商金额”的补丁。
为何针对霍普
一心想完全控制汉诺威俱乐部的金德,因为在20年内有部分时段未能满足“补丁条款”,因而无缘打破“50+1”规则。而霍普却满足了所有条件,成为第一位完全控制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个人。
霍普从小在霍芬海姆长大,并曾在俱乐部接受过训练。1989年,作为著名软件公司SAP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霍普开始投资当时正在德国足球第八级别联赛征战的霍芬海姆队。霍芬海姆只是巴登-符滕堡州的一个无名村庄,人口仅3000出头,如果没有霍普的投资,霍芬海姆队根本不可能转为职业队,更不用说于2008年一举升入德国足球甲级联赛,并一度成为拜仁的竞争者。
霍普一手缔造的“霍村奇迹”是足坛一段佳话,霍芬海姆如今连续征战了12个赛季德甲,夺得过联赛季军,并参加过欧冠。身家160亿美元的霍普投巨资为“霍村”打造了完备的青训体系,并修建起符合德甲和欧冠最高标准的新主场——启用于2009年1月31日的莱茵-内卡竞技场可以容纳31500名观众,要知道,就是霍芬海姆所属的辛斯海姆镇全镇人口只有区区35000人。更有趣的是,霍普主导的霍芬海姆队从来不是一支花钱不眨眼的富豪球队,过去五个赛季里的四个赛季,霍村在转会市场上为“出超”状态,仅从球员买卖中就净收入数千万欧元。
德国《图片报》曾称赞霍普为德国足坛最具浪漫主义情怀的投资人。2015年,对霍芬海姆队持续投资25年、并拥有96%股份的霍普得到德国足球联盟批准,正式拥有球队的多数表决权。然而,在其他球队的极端球迷看来,霍普这次完全合法的“升级”背离了足球的初衷和德国体育的传统价值观,成为德国足球向金钱妥协的标志,并因此在全德范围遭到辱骂。
硬币总有两面
当第77分钟拜仁与霍芬海姆两队队员重返球场后,拜仁慕尼黑主席鲁梅尼格也来到场边,与脸色难看的霍普并肩而站。鲁梅尼格赛后表示:“这一事件将成为德甲历史上的重要一天。关于德国足球文化与未来,是否容忍这些捣乱分子肆意发泄,足球俱乐部的资金来源等等问题,都应该好好思考。”在德甲一家独大的拜仁,可以说是“50+1”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因为政策庇护而无需担心突然出现强力竞争者。但拜仁高层依然站在“50+1”政策的对立面,恰恰说明了这一政策的问题。
“50+1”政策原本旨在最大限度保证俱乐部财政健康,避免出现投资方突然撤资导致的“死局”,也确实保护了中小球队的利益,并与社区、球迷建立起非常紧密的联系。但在硬币的另一面,该政策也限制了德甲俱乐部的进一步发展,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投资人的积极性,让德甲球队在欧洲足坛的整体竞争力受限。事实上,因为投资方权利得不到保护,已有多支老牌劲旅失去“金主”的庇护而深陷危机,如曾经是德甲历史上唯一一支从联赛创始以来从未降级的汉堡已在德乙挣扎了两年,曾与拜仁一时瑜亮的慕尼黑1860队彻底沉沦,上赛季更因财政问题被直接降入第四级联赛。
以拜仁慕尼黑主席鲁梅尼格为代表的声音认为“50+1”政策早已不合时宜,“我们的联赛不应仅仅着眼于国内足球层面,我们在和全世界竞争。”他认为,联盟应该做出改动让更多的投资可以流入德甲,让德甲球队获得更强的竞争力。但在2018年德国足协召开讨论是否改革“50+1”政策的会议中,德甲、德乙36家俱乐部中依然有32家投出了反对票。
这场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也许将在未来出现升级。
作者:吴雨伦
编辑:吴雨伦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