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国男排在奥运资格赛决赛遭伊朗队横扫,无缘东京奥运会。此役也是球队核心江川过去一周来发挥最糟糕的一场比赛,进攻时多次犹豫不决,效率不高。
事实上,中国男排能站上资格赛决赛的舞台,本就超过了外界的预期。对于这支队伍,旁观者们实在已没什么可苛责的了。毕竟他们输给了亚洲霸主、世界第六,但江川并不这么认为。
赛后步入新闻发布厅短短数十米的距离,江川走了很久,甚至在路上一度搞错了方向。他的脸上始终挂着严肃的神情,低着头若有所思。“从攻防体系到小球串联,伊朗的实力都在我们之上,而我则在开局阶段背上了太多思想包袱,犹豫的心态限制了技术动作的发挥。”在江川看来,自己还需要磨练,而磨练的方式则是参加“更多高强度的比赛”。
这又再度回到了关于中国男子排球顶层设计的话题。伊朗队多名球员常年旅欧参加当地联赛,而中国联赛的竞争力与对抗性比起欧洲联赛,要低了不止一个档次。关于这一点,江川表达得颇为含蓄,但言外之意很显然,“因人而异,对于有些人来说国内联赛的水平已足够高了,但对于部分人而言,需要更高强度的对抗,比如国内联赛的决赛。”“京沪争霸”是近十年来中国男子排坛永恒的话题,其实也意味着其余球队的竞争力不足。这是中国排球所面临的困境与无奈,也无法通过主教练沈富麟近三个月针对部分顶尖球员的集训所能改变。
对此沈富麟也表示认同,他认为,“比赛的积累是运动员成长的必需条件,而中国运动员的高水平大赛经历还是很欠缺。”
(本报江门1月12日专电)
作者:谢笑添
编辑:谷苗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摄影/谢笑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