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2019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体彩杯”上海市民龙舟联赛总决赛,在佘山脚下的月湖鸣鼓开赛。这是上海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龙舟赛事——沪上中外龙舟爱好者、共103支龙舟队伍汇聚在一起,相互切磋,提升技艺。而历时近7个月的本届上海市民龙州联赛,也于当天画上圆满句号。“古老的龙舟传统,已经在上海这座大都市的新一代身上,得到了传承。”上海龙舟协会会长胡凌洁表示。
30万平方米的月湖,坐落在佘山、薛山、凤凰山等环绕之处,秀丽的山峰相映在妩媚的湖光之中,而龙舟,为这一美景平添了热闹和灵动——和舟共楫穿涛谷,金鼓齐鸣逐浪头。比赛现场,选手们挥桨斩浪、激情澎湃。“有山有水有龙舟,上海应该只此一处。”月湖雕塑公园的相关负责人吴坚说。
本次赛事的协办方,上海申鑫迈驰帆船俱乐部负责人王晓红告诉记者,目前沪上水上运动的人气逐年升温,“每到周末,对龙舟、皮划艇、赛艇、帆船帆板等水上运动感兴趣的市民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在月湖举行的水上运动赛事,也一年比一年多。”
本次总决赛的亮点,除了唯美的比赛地,还有特别的项目设置——设立2000米绕标赛。这在上海龙舟办赛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据解到,由于水域条件限制,上海的龙舟赛一般设立500米直道赛与200米直道赛。然而,月湖宽阔的湖面可谓得天独厚,成为赛事组委会设立2000米绕标赛的前提。
“绕标赛比直道竞速难多了,特别是转弯的时候,很容易冲出赛道。我们的鼓手也很纠结,敲鼓不敢太快也不能太慢,怕在前期消耗队员们的体力,又怕速度起不来。”上海海洋大学的一位选手说道。胡凌洁告诉记者,划2000米赛道,更多地考验的是选手的耐力和对节奏的掌控。“这毕竟是强强对抗的总决赛,设置2000米绕标赛,一是为了推动上海龙舟赛事项目多元化发展,二是为了增加难度,以此提升赛事的观赏度和参赛选手的实力。”
设置新项目,只是办赛方助力提升上海龙舟整体实力的“小心思”之一。本届赛事还有一个极其罕见的举措:不为参赛队伍提供舵手。换句话说,每支队伍都要拥有自己的舵手。,
一位龙舟国家级裁判告诉记者,龙舟比赛的胜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舵手控橹的技术。舵手需要很好的平衡能力,还要熟悉和善于观察河道的水速、流向、风向,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是任何龙舟队员都能胜任的。目前上海龙舟的整体实力在全国还算不上拔尖,舵手不足是问题之一。“往往一到比赛,有的队伍就去问办赛方和专业队借舵手。”
“强制要求各队自备舵手,能够推动其提升办训水平,保障将来赛事的良性发展!”上海龙龙舟队的高震宁如此解读。这支几乎清一色由老外组成的队伍,对龙舟的热情和专业程度,一点不输给任何队伍。“我们一周至少训练两到三次,由来自22个国家的至少50多个老外组成。”据了解,这支队伍的舵手就是已经60多岁、掌舵经验十分丰富的委内瑞拉人玛瑞亚。
历经7个月,8场分站赛,一场总决赛;吸引总共311支龙舟队、5480名龙舟运动员参赛;赛事覆盖上海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今年的市民龙舟联赛,借上海城市业余联赛这股“东风”,“刮”遍了上海,“刮”出了龙舟运动的新气象。
据介绍,为了办好联赛,市龙舟协会在统一赛事名称、标识,统一赛事软硬件标准,统一选派裁判队伍,统一市场开发,统一赛事宣传等方面,都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推广龙舟运动,除了办出有特色的赛事,更缺不了专业人士的辅佐和支持。以联赛为契机,市龙舟协会今年多次开设龙舟教练、舵手培训班,培训对象集中在中、高校教师。此外,市龙舟协会今年还对一级裁判员与各类专业教练员进行注册登记,为联赛各分站赛裁判员的统一选派创造条件。其中,龙舟教练员的评级、注册,统一选派为国内首创。
市民龙舟联赛的成功举办,带动了申城的龙舟氛围,而这也充分证明了一点:在当下日新月异的上海,千年传统文化的味道没有淡去,龙舟精神的内涵永不过时,并且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了越来越多人的心里。
作者:吴雨伦
编辑:吴雨伦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