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泳池中连夺三金的超级明星,也是领奖台上三度“换装”的话题主角,孙杨如同“天使”与“魔鬼”的合体,在开幕不过四天的亚运会赛场掀起千层浪。
一身与众不同的领奖服,将这位中国游泳的领军者推入了舆论漩涡。一时间,漠视规则、缺失契约精神的批评,明星选手不该享受特权的指责,甚至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孰轻孰重的拷问,都将靶心对准了他。
“对我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小事情,不会影响我。”面对漫天非议,孙杨直至第三比赛日才轻描淡写地作出回应。但真的只是一桩小事?对于孙杨本人乃至整个中国体育而言,这场“穿衣风波”皆是值得反思的大课题。
三次“换装”,妥协中抗争
自亚运会游泳大战进入第二比赛日起,场上焦点就不止于中日交锋、金牌归属,还有——“孙杨今天穿什么?”
首日站上200米自由泳冠军领奖台,孙杨因旗杆故障时要求重升国旗而备受好评,“圈粉”无数。但与此同时,他一身醒目的黄色领奖服与身边获得铜牌的队友截然不同,引发舆论一片哗然。来自同一代表团的获奖选手,身穿不同款式的领奖服同登领奖台,这在大大小小的国际比赛中实属罕见。
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和中国奥委会的官方合作伙伴,安踏体育当晚即发表措辞强硬的海报和声明,谴责孙杨未按契约要求和国家代表队统一形象,身穿统一官方领奖服领奖,“对于中国的国家形象和规则的尊重有重大影响。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面对来自安踏和舆论的压力,孙杨在第二比赛日换上了代表团统一领奖服。不过,颁奖过程中,他始终将一面巨大的国旗紧紧包裹住上衣,位于胸口的品牌标识也提前以国旗贴纸遮盖。走下领奖台后,绕场致谢的他第一时间脱去外套,露出自己签约品牌的T恤。一举一动间,都流露出换装的不情愿。
用国旗遮盖品牌标识的做法,或许已是妥协之举。支持者们以迈克尔·乔丹为例,篮坛飞人在1992年时也曾身披国旗登上奥运会领奖台,以遮盖领奖服上的品牌标识。然而,舆论对此并不买账,直指孙杨“将国旗作为谋私、遮丑的工具”,他的“小聪明”招致了新一轮炮轰。于是在第三比赛日,强势夺取400米自由泳冠军的孙杨再一次“换装”——依旧穿着统一领奖服,不再用国旗贴纸将品牌标识遮盖,而是将衣领尽可能翻开把胸前标识遮挡,同时将颁奖获赠的吉祥物抱紧在胸前标识位置。这一“巧妙”的处理方式,也在今夜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颁奖仪式上延用。与队友一同领取银牌时,孙杨先是将国旗搭在右肩让标识“隐身”,拿到吉祥物后便紧抱在了右侧胸口。
四天三度“换装”,在这场关于穿衣的博弈中,孙杨及其团队可谓费尽心思,努力地在妥协中抗争。
多方角力,规则是底线
看得见的“换装”背后,是看不见的多方角力。孙杨的违规显而易见,后续一连串抗争式“妥协”却讳莫如深。
从安踏的声明可以看出,中国代表团选手需身穿统一服装领奖被明确列入合作契约。既然有约在先,孙杨身穿竞品站上领奖台,造成的后果无疑就是中国代表团的违约。在体育世界里,尊重和遵守规则是基本前提。如果说,将“穿衣门”上升至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取舍言之过甚,按照契约精神来执行规则是起码的行事准则。如“中国之声”所言:“孙杨为国争光有功,但所有运动都要遵守规则,商业规则也是规则。领奖服事件可能无关国家利益,但作为明星运动员带头违规,还声称这是‘小事情,不会影响我’,无疑是带了个坏头。”
作为一名世界顶尖的明星运动员,拥有更高的商业价值,维护自身的商业利益,原本无可厚非。然而,当个人权益与集体权益产生冲突时,契约和规则便是底线。如果以成绩层面的“话语权”肆无忌惮地挑战规则的底线,最终只会两败俱伤。就像游泳比赛中出发抢跳会被取消比赛资格,不受规则的约束,就要受到规则的惩罚。
略显微妙的是,孙杨签约的个人赞助商361同时也是中国游泳队和亚运会的官方赞助商。当身为中国游泳队队长的孙杨公然做出违约之举时,管理的缺失和纵容也成为无可回避的问题。长期以来,明星运动员的商业开发,始终是中国体育市场化转型发展的短板。仅以国家游泳队为例,早在2011年游泳世锦赛时,孙杨就曾因身穿非官方品牌的服装出席新闻发布会而引发争议;尔后,红极一时的宁泽涛也因商业代言冲突与国家队决裂,逐渐淡出了世界大赛的舞台。
明星运动员需要展现自我的平台和保障,项目市场化发展需要倚赖明星选手的商业价值,只有在尊重规则的前提下,明确权益边界,利益分配透明,采取规范、专业、有效的方式管理明星选手的市场价值,才能实现两者的共赢。
或许是从不影响运动员比赛的角度出发,孙杨“穿衣门”事件发酵至今,安踏体育提出的“我们相信中国代表团对于违纪违规的事件,将会有公正的处理决议”尚未得到公开回应。但沉默,并不能真正化解危机。
(本报雅加达8月22日专电)
作者:本报特派记者 谷苗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