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场“大考”见证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人民不断向世界贡献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在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在竭尽全力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人才始终是时代发展的“活化剂”,推动着人类历史的演变与发展。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再次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为海外科学家在华工作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条件。”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大国博弈愈演愈烈,我们责无旁贷应为国家的发展倾尽全力。要实现民族梦想,就需要科技强国来支撑;而要想实现科技强国,就不能没有教育强国的支撑,而人才便是教育的关键一环。高校始终担负着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使命,高校的人才战略也必须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找准“人才强校”的落脚点和发力点。高校人才工作必须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教育工作的前提。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开放办学,主动地对接好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人才引育工作中继续按需设岗、精准引进,将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摆在人才培育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支持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孵育引领性原创成果。
要成为一流人才的“蓄水池”,就要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与机制,就要培植能让大批人才持续不断涌现的沃土。如何用“活”政策、营造优质的人才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上海交大始终秉承“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的历史传统,始终将“人才强校”作为发展主战略。
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每个集体的进步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个人的成长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集体,离不开国家、社会的精心栽培,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平台的支撑。正是在这片沃土的滋养下,人才的根基才会牢固,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我本人即是在2018年,得益于上海交通大学的人才引进计划,以王宽诚讲席教授身份正式加盟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学校和学院的全力支持下,建设了“框架核酸设计与纳米医学诊疗”实验室,进一步加强医学交叉研究。回顾过往,我认为,好的人才政策在于解决了人才发展的平台问题。一个好的平台需要优秀人才来支持,而人才的发展同样也需要平台作为支撑。
身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洪流中,我们要勇立潮头,珍惜发展机遇,坚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身体力行引领青年人成长,培育后代人才。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不负时代、不辱使命,更要用责任与担当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的青春业绩。
作者:樊春海(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任思蕴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