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天上午高考语文科目结束,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布了今年的作文题:“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作文题公布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市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张屹、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娱玉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正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王希明受邀点评今年的作文——
点评人杨俊蕾:
题目很友好,让学生有事可分享、有理可说
今年的作文题目温润简洁,对考生十分友好,考生可以省去不少审题的时间,很快领略到命题的精髓。
从作文题目的形式来看,是用问句来启迪思想。这也是上海高考作文命题重视思辨的固有风格。而在这样的一个风格的传承和延续的基础上,今年又表现出思辨路径进一步的拓展,以问题导入,开启思辨的路径。
面对今年这道题目,考生在写作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很好回应高中阶段课业学习的知识积累,培养从好奇心到求知欲再到实践的探索能力和精神勇气的一脉相承,同时,又能够把自己对主观世界的思考和对客观世界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既可以有事分享,也可以有理可说。让每个考生都有“用武之地,有话可说”。
题目中提及的“探索陌生世界”,不仅为是否“依靠好奇心”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间。考生若能对题目进行准确的理解,并挖掘题目中蕴含的深层次思辨空间,就有机会写出好文。
点评人张屹:
平实又深刻的题目,除了好奇心还要有家国情怀
看到今年的语文作文题目,想必大多数考生都要“心花怒放”。可以说,这个题目平实又深刻。作文题目中所有的词语都非常朴素,比如“乐意”、“探索”、“陌生世界”、“好奇心”等。
今年的题目也延续了上海多年来作文命题的风格,即语言是平实的,让每个考生是有话可说。但同时,又考察了考生的思辨能力。比如,什么叫“陌生世界”,是否等同于“未知的领域”呢?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这个陌生世界是“外在的社会世界”是“自然世界”还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在这里,考生能够思考的领域是非常广阔的。此外,题目中“仅仅”一词,再加上一个问号,也提示考生,思考要更加深刻一些,思路可以开阔一些。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好奇心”这个词。固然,好奇心是我们探索未知陌生世界的起点,可对于一个18岁即将踏上社会的考生来说,对未知领域的探求、人类最终使命的到达,还需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家国情怀等。就像最近在新闻上刷屏的神舟十五号上的航天员们,不就是如此吗?
由此可见,今年的作文题,真正是让考生有话好说,让真正有思维、有能量的学生,能够说出心里话。
点评人吴娱玉:
既引导考生向着各种可能性探索未来,又启发他们反思唯一的、绝对的因素
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既引导考生向着各种可能性探索未来,又启发他们反思唯一的、绝对的因素,展现了辩证思考的特点。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可感可知的现实世界,按照惯例思维、常识习性来运作,在相对的轨道里按部就班,这是一个熟悉的世界。它安妥、稳定、重复,也因此无聊、平庸、烦忧和无奈。而陌生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可能世界,或者是一个无的世界,所以它新鲜、刺激、陌生和差异。当你有好奇心的时可以探索未知,然而远不止如此。当你疲惫时可以找到庇护,当觉得自己平庸时可以超越常识、劳累或者烦忧,当觉得痛苦不公时,可以想象一个乌托邦。因为它是无所不包的陌生世界,这就是人们在常态中对一种可能性的渴望。
这道题目告诉我们,在一个可见的世界里,对于不可见世界的一个企及。探索陌生其实指向的是一个不同的、多样的、差异的世界,因此也绝不可能只有一条道路。陌生的世界是多样的,那么抵达它的方式应该也是多样的。所以,人有这样的一种能力——在平凡中超越、在有限中寻求无限。我们应该张开触角和翅膀去探索多种可能性,同时,探索陌世界的方法也是对多种可能性和多样性的超越。
“仅仅”的设置很有技巧,言外之意是要警惕唯一、绝对。因为探索陌生的世界肯定是有好奇心的,加上“仅仅”二字就让人重新思考这个问题。警惕唯一、绝对和权威性的东西。尽管好奇心很重要,但它不是唯一可以抵达的路径。这提醒我们这样的一种思路:尽管好奇心很重要,但它不是唯一可以抵达的路径。
可以说,题目存在一个悖论,探索陌生的世界是丰富性的,但“仅仅”,却压制了探索方式的多样性,这也许是题目的巧思,它提醒我们设立的目标与通往目标的具体方案往往会出现悖离,这是需要我们警惕与反思的。探索的方式如此单一确定,怎么会让人相信由此打开的未知世界充满多样与无限。
一旦谈到探索源自好奇心,那么容易直接滑入一个只谈好奇心的轨道,但实际上,也许有疲惫感、痛苦感、无奈感甚至使命感、责任感,未必就是只有好奇心指向的、踮脚企及向着自己以为是真理的那个世界才有价值,在另一个不可知的世界里,也可能从泥土中绽开新的、不一样的花来,甚至在责任和使命中,我们也能抵达一个全新的世界。
点评人王希明:
题目既展现科学精神,有富有人文意蕴
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想必会让考生们初看之下长松一口气,而等到仔细琢磨,似乎放松的心情又逐渐变得紧张:这个题目其实暗藏玄机。
从类型上看这又是一个人生哲理类的题目,延续了上海卷作文多年来的老传统。但这其实还是个具有新意的题目,比前两年的题目开放性大大增加了。
“好奇心”实在是一个被说烂了的话题,这块已经被一线的老师学生千锻万炼的“铁”难道还能变成金子不成?
审题的要点在于: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因果类的题目,“因为有好奇心,所以乐意探索陌生世界”。但是“仅仅”却提出了思辨的要求。也就是说应该回答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好奇心会不会让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这个回答在题目当中已经是作为既定事实给出了的:好奇心一定是原因。真正要聚焦的是:好奇心是不是唯一的原因。
还有一个词非常重要,那就是“乐意”。这个词是对人主观态度的描述。所以得探讨好奇心与“乐意”有何关系。“陌生世界”同样也可以分层界定,客观的主观的,熟悉中的陌生等都可以讨论。
这个题目的开放性在于必须回答的这个问题:除了好奇心你还能想到哪些让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的原因?这些东西与好奇心的关联何在?这些是如何共同造就“乐意”的态度的?
所以这个题目除了讨论似乎是老生常谈的好奇心,还让学生思考怎样去积极面向陌生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这种探索既是一种科学精神的体现,又富于人文的意蕴。
总之,这是一个稳中求变,能够点铁成金的题目。很有上海味儿,很有语文味儿。
作者:张鹏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