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不可能单打独斗,科学家也不能把企业当成实验室。科创企业怎样从0走向1,从1走向10? 商科优等生如何“进化”为科创合伙人?昨天(5月25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行“复旦科创企业家营”第六期、“复旦MBA科创青干营”(简称“科创青干营”)第二期联合开营仪式。名师、业界大咖与精英学员相聚一堂,共同开启全新的科创研学之旅。
“我们会创造一个相互学习,合作共赢的氛围和模式。”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希望,科创青干营的学员能够与科创企业家营的学员有交流、有分享,甚至共创未来共同的事业,“这将是学院所有老师所期待的。”
记者了解到,复旦科创企业家营迄今举办了六期,已汇聚166位科创企业家。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殷志文介绍,第六期共招收32名新学员,创始人、董事长以上企业主要负责人占比超过75%,其他均为副总经理/VP以上核心管理者,其中女性企业家占比增长至三分之一。学员平均年龄42岁,相比前五期更加年轻化。本期学员博士占比25%,其中多人曾从事博士后研究或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有非常深厚的技术背景,是各自领域专家。
在学员企业中,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领域的企业占比高于往期,总体更趋“硬科技”。复旦大学MBA项目主任冯天俊介绍,科创青干营二期学员平均年龄34岁,男性学员占59%,女性学员占41%。其中,56%的学员学科背景为工程与技术科学,18%为管理与经济;职级方面,50%的学员在所在企业担任总监及以上职位。学员们将进入“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与装备”三大赛道学习。科创青干营将通过原创、系统和注重实战的课程体系设计,培养他们成为掌握前沿管理知识,洞察科创企业发展规律,有志于投身科创事业的科创企业创始人和加入科创团队的合伙人。
“科创是个试错容错的过程,而企业却是个盈利组织,如何让好技术变成好产品,好产品变成好生意,最后变成好企业呢?这中间不是一个恒等式,管理学的任务就是将上述关系捋顺。”作为复旦科创企业家营和科创青干营的“双营”导师,钱世政表示,科创企业大部分是“科学家创业”,这就需要对科学家在商业化旅程中给予管理赋能。“尤其是在不同的阶段,我们需要给不同的企业赋不同的‘能’。”在钱世政教授看来,搞科创不分年龄,重要的是思想火花和发现价值的独特慧眼。当然,对“两营”学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会各有侧重,“就是根据他们所处的层级,他们的焦虑以及聚焦的问题予以细分。”
从科创青干到科创企业家,联合开营仪式也像一场未来科创事业伙伴的“预热与对接”。“企业家不可能单打独斗,科学家也不能把企业当成实验室。”钱世政谈到:“一个美好的目标化为‘真金白银’要跨过千山万水,怎么落地?各个职能部门各尽其责,各司其职。显然,制定大战略、逻辑框架和占领技术要塞是领军人物的使命,而‘青干’则可以抓住这些细节并将此落实。”
作者:吴金娇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唐闻佳
图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