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万乡村教师始终是1800多万教师中工作艰辛、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一支重要队伍。十五年来,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们,以真情真知,得到了贵州、云南、甘肃等支教所在地孩子们的真心喜爱,真正做到了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日前,在上海财经大学的一节双师课堂上,授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曹东勃话音刚落,校党委书记许涛便接过话筒,热情鼓励同学们大胆追梦、挑战自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创造人生价值。
一位校党委常委或各级党的书记与一位思政课教师结对,共同打磨、为学生带来高质量课堂,这正是上海财经大学在过去数年来“书记系列”品牌和平台的基础上,全新创设“书记双师课堂”。记者了解到,这也是本学期许涛第三次走上双师课堂讲台。
眼下,上海财经大学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实干笃行,上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提高理论素养、学出扎实效果。“书记双师课堂”注重知行并进,第一时间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鲜活案例,将理论学习过程与走进师生、大兴调查研究过程无缝对接。
在上海财经大学,连续实施16年的“千村调查”早已是校内的明星活动。走千村访万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通过这项活动,越来越多学子在行走和调研中切实感受中国乡村面貌。
“书记双师课堂”上,曹东勃由《我和我的家乡》的五个扶贫故事讲起,系统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的伟大历程。“事实表明,中国的减贫成就是中国人民勤劳奋斗出来的。”他鼓励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选择中要勇于接受新的挑战,自我赋能、自我赋值、自我锻造,在全新的工作环境中打开局面,不负时代、不负青春。
许涛则以“大力推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我见证的历史片段”为主题,由他早年结识的几位优秀乡村教师的事迹说起,将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乡村教师的关怀爱护进行讲解。
同样,在今天(5月11日)的研究生思政课双师课堂上,副校长姚玲珍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孟雯老师共同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重要论述作了深入解读,并进一步聚焦于教育对外开放和以文化自觉自信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得到了青年学子的一致认可。22级资产评估专业的戎佳祺说:“本次课程采取令我感触颇深的是,姚老师提到了我校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她说,青年强则国强。身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必须利用好学校和社会给予我们的学习及实践资源,培养开阔的视野和思维,更好地拥抱和融入世界,才能更好地建设和报效祖国。”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在上财的《形势与政策》课堂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岩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五一期间,调研上财夜市。
据悉,上财夜市是上海财经大学后勤中心着眼于大调研、微创新,提升校园生活幸福感,推出的系列服务师生实事项目之一,一经启动即备受瞩目。每周二、三、四傍晚18:30——21:30,绿叶步行街人头攒动,空气里都是小吃美食的香气,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满足同学们多样化的饮食需求。
节后,副校长方华参与了这节“双师课堂”,现场询问同学们对校园夜市的调研情况和感受,吸引了学生的踊跃参与。22级国际金融专业的姜亦挺率先发言:“我们经常举办草坪音乐节,那夜市旁是不是也可以增加音乐节的成分?或者是在节日时举办主题夜市,比如中秋、元宵,提供节日相关的食品,加入灯谜、游园活动。”同专业的学生高海铭则补充建议,学校收集学生对于夜市的倾向和消费需求的信息。“比如可以在活动现场采集学生的消费偏好、消费习惯和购买意愿等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和总结,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偏好。如果学生对夜市有很大的需求和兴趣,学校是否可以考虑在校园内开展常驻夜市,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
听完同学们的建议,方华在与同学们分享讨论的过程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调研的具体方法论和分析方法。“调研的前提是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接着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从而获得客观、准确的研究结论。”方华特别强调了对调研数据进行归纳、概括、分析和比较等方面的重要性。“这些方法不仅在校园夜市的调研中有用,也可以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解决中。”课堂的最后,方华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问题,善于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此外,记者了解到,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上海财经大学校院各级正利用“理论星期二”平台开展“向党史学调查研究”系列主题学习活动。
作者:吴金娇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上海财经大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