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体人特别害怕地球人的高能粒子加速器,要用利用‘智子’计划干扰我们?”“《流浪地球》中的太阳氦闪真的会发生吗? 行星发动机能推动地球流浪吗?” 今天(2月26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马余刚深入浅出的讲解中,最近深受00后喜爱的科幻走进现实。这是线上线下的78位江浙沪高一学生,所上的《核科学与技术前沿课堂》第一课。
本周末,第三期“周末学堂-复旦大学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 开课。
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今年,周末学堂再次扩大“版图”,首次向江苏、浙江高一学生开放,并线上线下新增多门课程。从首期时的13门课程,到第二期时的15门课程,第三期将开设共计21门课程。
复旦大学教务处介绍,今年共有上海75所中学的1000名同学选课,江浙共63所中学的405位同学,也通过校长推荐的方式修读。
第三期周末学堂开设共计21门课程,其中,15门课程专门面向上海同学,以线下形式进行,5门课程专门面向江浙同学,以线上形式进行;另有《核科学与技术前沿课堂》同时面向江浙沪同学开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授课。
科学家和学术“大咖”们,增厚高一学生打开科学之门的兴趣
太阳氦闪、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DUNE中微子实验……这么“硬核”的核科学专业名词,高一学生能懂吗?马余刚告诉记者,“我们尽量减少高深复杂的理论知识和数学公式推导,主要启发学生对核科学和技术的兴趣,以科普为主,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提问。”
他表示,不仅结合《三体》《流浪地球》等大热的科幻作品,教学团队还精心设计了多个前沿技术专题。其中,包括科学家寻找“幽灵粒子”的故事、国家级超大型科学装置的奥秘、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的先进医疗应用等。此外,今年教学团队还为线上听课的江浙学生,专门建立了课程微信群,希望他们在线提出问题,多多和老师互动。
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一学生朱韬睿告诉记者,在选课前,他和同学们就对所选课程做了不少“功课”。“我之前上过一些大学的线上物理课,课余时间还阅读了一些化学科普读物,因此对核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发现,核技术和国家能源发展、人类命运息息相关,非常值得学习和研究。”他还仔细研究了大学的专业设置,并已萌生了报考核技术专业的愿望。
为了增厚高一学生打开科学之门的兴趣,本学期,主讲21门课程的科学家和学术“大咖”们使出浑身解数。今年,复旦大学推出了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现代文学等一批满足高中生需求的大学“金课”,难度、深度定位于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之间,有利于中学-大学知识衔接,致力于拓展高中学子对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了解,培养其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目标,
在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的《漫步金融世界》第一讲中,货币、资本、市场三要素是重点,“金融不只是赚钱,它就像人体的血液和神经系统,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钱军此前也为高中生上过金融课,他希望通过周末学堂的科普,帮助他们树立终生理财观念和金融安全意识。
“先享”大学氛围,周末的校园向高中生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核科学与技术前沿课堂》课程计划的最后一课,还特邀学生们实地参观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暨现代物理研究所,让他们亲身体验、“先享”大学的科研学习氛围。
这让闵行中学高一学生冯歆然满怀期待,“我经常在B站看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以及很多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视频。我对前沿科技特别感兴趣,也很想看看真实的研究所和一线科学家们的工作环境。”
修读周末学堂课程的学生不仅有机会深入了解大学专业,按照课程内容的安排,参加两学期的学习,他们还能在周末享受复旦大学的多重资源。学校为参与的同学开通了“周末学堂一卡通”,让他们可以自由享受复旦大学的图书馆资源,尝遍各大校园食堂美食,提前体验丰富的大学校园活动。课后,冯歆然和不少同学准备结伴“探索”复旦校园。这也是三年来,他们首次有机会深度体验大学校园文化。
复旦大学教务处介绍,自2021年初首期推出后,至今已顺利完成2期先修学堂课程。每期课程包括两学期12次、每次3课时、总计36课时的授课。
首期共开设13门课程,涉及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微电子、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学科方向,556名学生顺利结业,涵盖了上海市125所高中。
第二期在第一期基础上,新增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公共卫生3个学科方向课程,共计开设15门课程,668名学生顺利结业。
今年,在首期、二期的基础上,第三期周末学堂将进一步拓展面向学生范围,除了上海市各中学高一在读学生外,江苏、浙江部分中学的高一在读学生也将有机会通过校长推荐的方式参与到周末学堂(第三期) 的修读。
作者:储舒婷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储舒婷摄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