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以“引领学习变革 智创教育未来”为主题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记者从论坛获悉,上海将聚焦打造智能教育的新底座,加快部署校园数字新基建,实行统一的数字标准,打造互联互通的智能教育基础设施。
具体而言,上海将聚焦拓展智能教育新应用,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探索基于AI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发展基于元宇宙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聚焦构建智能教育新格局,推动开展智能教育国际协同创新,加快建设教育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打造更加优质、更加公平、更加开放的教育生态。
人工智能和教育两大领域正加速实现交互渗透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指出,人工智能和教育两大领域正加速实现交互渗透,呈现出系统性融合的发展趋势。
近来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围绕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完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优化师生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开展试点示范、探索智能技术赋能教育的新模式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他提出,在接下来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要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智能时代教育新形态,筑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安全底线。
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 Andreas Schleicher提到,当前我们迎来了数字化革命,人工智能在学习变革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需要实现技术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让人与科技共同协作,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益。智能教育时代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掌握技术、积极创造的教师;在于是否能培养出有内容创造力,社交能力,学习和分享能力的学生,这也是我们应当发力的重点。
此次的论坛聚焦智能学习、智能测评、教育元宇宙三大领域,通过主旨演讲、前沿报告、高端对话、发布重磅成果等形式进行交流研讨,并进一步推进合作共建。华东师范大学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美国雪城大学签约共建智能教育实验室。同时,“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智能教育协同中心”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探索智能教育的中国智慧
在论坛主旨报告中,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郭毅可指出,人工智能可以理解为“为每一个受教育者量身定制一个教育系统”。它可以给每个学生画像,量化每个人的学习状态。
报告中,郭毅可分享了他的团队利用知识图谱开发智适应学习系统,帮助优质教育资源精准提供给每一个农村的学校。
论坛“高端对话”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怀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袁振国,对话围绕智能教育对当代教育、未来教育发展的价值,智能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运用特性等问题展开,观点鞭辟入里、解释振聋发聩,对智能教育的未来突破给出了思路和方向。与此同时,各位专家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教育作出了回应。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标准发布,鼓励青少年进行AI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袁振国发布了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共同研制的《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标准研制成果》,期望在人工智能学什么、怎么学人工智能、如何评价学习效果这三个方面提供指导标准。他指出,试行标准明确了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性质与理念,精炼了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五大内容结构,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内容、具体要求与评价标准,给出了课程实施的具体建议。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研发主管邹雨竹介绍了OpenInnoLab,这是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团队发布的一个面向青少年的AI开放平台。平台为从事AI教育的老师们以及AI科创的同学们提供前沿的、多元的、易用的、连通的AI学习创作工具,并配以丰富的课程与实践案例。在普及推广AI科技的同时鼓励青少年应用AI工具进行科学探究与应用创新。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科创主管谢作如表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积极响应国家AI政策,开发适合青少年的开源AI学习工具(XEdu),设计教师培训课程,并联合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实施试验区项目,组织白名单学生竞赛活动,构建了一个开源开放的AI教育生态,引领青少年AI教育创新发展。
作者:储舒婷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