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笔记分享”很流行。考公笔记、考研笔记、重难点知识点笔记、读书笔记……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大家对笔记的重视程度,从点赞量过万的“笔记配色分享”就可见一斑。
从用什么颜色记录,到用什么荧光笔画重点,事无巨细,一一标注齐全。
不过,这种美观又清晰,厚厚一沓,让人看到后第一时间都惊叹“好用心!”的笔记,实际作用到底有几何?不少人也提出了质疑。
在一些网友看来,好的笔记应当是主动记录并提取、转化,有着清晰的逻辑和思维,绝不是对书本内容的简单摘抄,也绝不囿于花样的形式。
有网友认为:
“为记而记”的笔记,最大的功能是“感动自己”,用体力劳作欺骗大脑:我努力了哦。“自我感动”的笔记形式大于内容,不可取。
曾经“状元笔记”就被不少学子和家长高价拍卖”,一本笔记动辄几千上万元。家长们抱着“借鉴别人家孩子思维模式、学习思考方法”的心思,争相买单。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思维方式,应该去探索属于自己的方法。
不过,也有人认为:
做美观笔记不能等同于“差生文具多”,爱美的Z世代学生在笔记上也有美的追求无可指摘。一份美观又硬核的笔记,是Z世代学生的审美追求。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生笔记)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笔记)
笔下蜿蜒学识,纸上映画青春
思维总是一闪而过
但一经笔墨的神奇反应
便获得时空的永恒
得以反复咀嚼、内化
对于做笔记,你怎么看?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唐闻佳
综合:小红书、三联生活周刊、上海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