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三年后、十年后,你想实现什么愿望?”——“希望自己能在专业上有所成就,为西藏水电站建设作出贡献”“希望自己能够提升西藏农牧业的发展质量”……从东海之滨到雪域之上的西藏林芝,上海交通大学“知行”社会实践团近日又来到了西藏,携手西藏农牧学院,开展上海交通大学-西藏农牧学院结对互助项目。
从高原上的思政微课、励志主题演讲、愿望笔记本清单……上海交通大学和西藏农牧学院近年来已在人才培养、实验室管理、图书信息检索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和协作。此次结对互助以“线下+线上”形式展开,通过走访调研、技能培训、交流访学等走入当地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同时建立并运营面向结对互助对象及其家属的线上交流平台,形成能够相互沟通、答疑解惑、精准帮助的合作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西藏农牧学院结对互助项目线下活动
7月30日上午,交大“知行”实践团来到西藏农牧学院,深入了解互助对象的学习生活情况。
活动中,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和西藏农牧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巴桑次仁的见证下进行了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梁晴雪将“社会实践基地”牌匾交给西藏农牧学院团委书记白玛卓嘎。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草业科学2019级本科生向巴泽成介绍了专业的主要课程和就业去向,他表示,“作为西藏农牧学院的学生,将牢记‘博学为农,精业兴藏’的校训,学好专业知识,打好基础,敢于发问,勇敢实践,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在云天接壤的家乡土地上,贡献青春力量!”
社会实践基地授牌
西藏农牧学院代表向巴泽成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黄煜傑分享了他所在的“知行”实践团与西藏的渊源。
2017年“知行”实践团探访了日喀则高原藏区,调研了当地工程建设的现状,通过技术研发、人员培训、工程示范等把东部地区成熟的装配式建筑模式推广到日喀则。2020年进一步探索用“交通+”的扶贫模式解决高原藏区出行难的问题,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黄煜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喜爱的事情,如果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可以惠及、影响、改变他人,那么我们会感到自己的存在更有价值”。
“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有时我们会感到迷茫。但只要多关注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了解所学行业的发展方向,深刻把握国家发展的需求,并以此为目标充实自己,便会收获有意义、有价值的大学生活。”在西藏农牧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交通运输工程系硕士生陈志翀结合自身经历,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励志演讲。从自己参与的西部支教行动出发,他讲述了视野不断宽阔、理想信念不断坚定的求索历程,与同龄人们分享了过往在社会实践与学术科研中了解行业发展、把握现实问题,从而确定学习目标、发展方向的重要意义。“希望能在今后的交流学习中,与西藏农牧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充实自己,全面发展,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人才。”陈志翀说。
对于实践团成员梁晴雪老师和高雅博士来说,西藏早已成为了她们的第二个家。她们曾在拉萨开展为期一年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后来也多次回到西藏开展社会实践调研,为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力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激励并感染大家,让受助者在未来也能成为施助者,将这份力量传承下去。”
实践团还将主动发挥知识技能优势,给互助对象提供长期帮助与引导。未来,实践团将结合互助对象的家庭状况、所学专业、职业规划等,开展专业资源分享、行业实践调研、数据分析挖掘、基础办公软件等技能培训。并将在校友会的支持下,邀请互助对象来访上海,体验学习生活,在学术交流中充分激发科研热情。此外,实践团还将建立线上平台,在线上社群内对群成员提出的问题和需求及时、有效地提供解答。
作者:冯粤 金雪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