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伊始,有不少网友在视频平台亮出了育儿“法宝”——“暑假成才四件套”,分别是望子成龙鞭(皮带)、金丝成才条(数据线)、痛改前非架(衣架)、浪子回头鞋(拖鞋)。这“十八班武艺”登场的背后,是一到放假就犯愁的无奈父母。
对上海的家庭来说,这个暑假更是特别。受疫情影响,本市中小学生从三月中旬开始连续3个多月的线上学习,已让亲子间多了不少面对面相处;到了假期,以往由旅行、观展、文化娱乐等构成的暑假生活又多少因防疫而打折扣,孩子“宅”在家的时间多了,和父母长辈的摩擦也在增加。
长时间身处同一屋檐下,家长该如何避免和孩子“相看两生厌”?多位教育专家向家长发出提醒:此次疫情使得孩子们的社会交往和同伴交往都有所减少,所以,暑假里的重头戏应该是放松,而不是加码。建议父母放下“利用暑假弯道超车”的高期待,努力以高质量陪伴,帮助孩子去弥合社交需求,加固亲子间的情感联结。
寄望孩子暑假学习比网课时期更认真?不现实
今年暑假开始后,有家长在网上“吐槽”一则引发共鸣:假期里的亲子关系就像“K线图”,从母慈子孝到“鸡飞狗跳”,往往只需要一两周。
有调查显示,暑假有近50%的家庭,亲子关系会亮起“红灯”。其中最大的“破坏者”,莫过于玩与学这对矛盾。
多数孩子希望,考试考完放假了,就该好好放飞,关起房门玩手机。可家长盘算的却是,假期时间宝贵,最好把拉下的知识点补一补,来个“弯道超车”。
很多家长把暑假视作孩子们拉开差距的“分水岭”。尤其是当经历了三个多月的网课,不少家长更担心孩子在家“太过放松”,而是希望他们能利用这段时间,弥补网课学习的不足。可事实上,对于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们而言,能顺利度过三个多月的网课学习已是非常大的挑战,如果暑假还指望他们像网课期间那样埋头学习,显然并不现实。
“假期里随着亲子相处的时间增加,父母更要少一点掌控欲,少一点打扰,多给孩子私人空间,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如果一昧将关注重点都在孩子的学业上,很容易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情感是有条件的,只爱‘学习好的我’,这样的功利色彩很可能阻隔孩子与父母的良性联结。”在上海家长学校特聘专家、德育特级教师王萍看来,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基础就是建立联结,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支持,从而拥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力量。
王萍给家长的建议是,在暑假里,把对孩子关注焦点从学业上移开,此时,最该给孩子补的并非学业方面的知识点。家长不妨多带孩子开展社会探索、人际交往、自然探究、体育健身等活动,缓解孩子对父母的心理防御。通过引导孩子在对外部世界的探索、适应和互动过程中发展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感受跟家长的情感联结,提高安全感和价值感。
“最近这几个月,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过得不容易。作为家长,一方面要看到孩子所面临的挑战,让他们在假期里得到充分调整和休息,避免对假期学习期待过高,另一方面,家长也应照顾好自己的身心,毕竟疲劳状态下更容易焦虑烦躁,甚至导致情绪和行为的失控。”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教授蔡丹表示。
多提供“精细化支持”,孩子才能感觉“被重视”
“不要问为什么,照我说的做就可以了”“赶紧做,你怎么总是那么拖拉?”……居家相处时间一长,这样的“魔音洗脑”,很多孩子并不陌生,久而久之,有些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家长交流沟通,要么把父母的话当作“耳旁风”,要么干脆对着干。
“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父母的支持。”王萍坦言,当孩子遇到问题、情绪焦虑时,最需要的并不是被教育,而是希望身边能站着理解、关怀和包容自己的父母。而当亲子活动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家长不仅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放下说教与抱怨,掌握必要的亲子沟通技巧很重要。
倾听是沟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跟孩子都需要学会倾听。但王萍发现,很多家长实际上并不懂得如何倾听。不少家长平时跟孩子交流时,说的多听的少,语言交流往往是单向的;还有的家长习惯一边看手机一边随意回答孩子提问,这样的沟通没法让孩子体会到自己“被重视”。
此外,沟通的态度也很重要。“孩子的认知水平跟家长是有差距的,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往往让家长感觉幼稚或难以理解。但即便如此,家长也不能轻易打断孩子说话,这样才能避免忽略或误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同时也能提升孩子与家长沟通的积极性。”王萍说。
当孩子没做好,尤其是遇到困难时,家长该怎么办?在静安家庭教育大讲堂上,蔡丹也就这一问题给出建议:与其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不如提供“精细化支持”。父母可以先问问孩子“你需要我帮忙吗?需要我怎么帮你?”再跟孩子聊一聊现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包括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来自家长的有效支持,有助于塑造孩子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支持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永远都是自己坚实的后盾。有了归属和爱,孩子才更易生长出学习和发展等高级需求。
作者:王星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