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先天性视力障碍的梁江波
近日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单科考卷接近5厘米高
考试中中指指腹磨出了血
与一般考生不同的是
梁江波的考研试卷是由
盲文考卷和电子考卷配合组成的
盲文试卷是按照保密流程
进行翻译并单独印制
专业课机考试题提前封装在保密U盘中
电子答卷以光盘刻录的形式备份提交
要做完所有题目
意味着他的盲文摸读速度
必须达到每分钟300字以上
原本单科不足3毫米厚的试卷
变成了接近5厘米高的“盲文书”
机考大多是长材料阅读分析
迅速听完题目相当于“浏览”文本
更重要的在于锁定关键语句
成功定位后
他需要通过光标移动进行文本重访问
再仔细精“读”
答卷输入也需如此
首场思想政治理论考试还没结束
他的中指指腹就被盲文笔磨出了血
机考需要读屏软件的协助
类似于电流的声音
语速是正常说话速度的20倍以上
清华大学的这句回复令人感动
梁江波关注过很多资讯
有高校以“设施条件不允许”的理由
将视障人士拒之门外
2021年10月
当梁江波第一次致电清华大学
咨询是否可以接收视障人士
报考硕士研究生时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的老师回复
“符合条件即可报名”
据悉
在充分了解考生的请求后
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与市教育考试院
社科学院等单位多方沟通
确定考试方案
研招办的工作人员
按照《规定》的文件内容
提前半个月在考试专用电脑设备上
安装了读屏和办公软件
并联系梁江波
预先测试机器性能后封存起来
▲清华研招办配备两台保密电脑,考生测试两台电脑的考试环境
学校为他设置独立考场
在考试当天
专门开通了入校绿色通道
初试考场上
学校选派两名监考教师
其中一名监考教师具有较高盲文水平
考试时长也从3个小时
延长至4个半小时
“监考老师特别细心,
连空调声的大小都要询问我的感受”
梁江波感慨
学校还配备了专业计算机老师
以应对电脑出现故障的情况
小时候没学校接收
父母就自己教
1985年
梁江波出生在安徽省蚌埠一个普通家庭
从小患有先天性视力障碍
城里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他
但是让孩子接受教育的事
一直在父母心头惦念
家里挂起旧黑板
“老师”成了夫妻俩的第二职业
父亲借来课本
逐字逐句把内容抄在黑板上
“字很大,写一行空一行,
我就比对爸爸的笔迹,
一边模仿一边念”
文章太长写不下
母亲就带着他背诵
“她读一句,我重复一句,
一直到完全背下来。
妈妈性子急,我得快点背,
不能让她一直念”
▲梁江波和童年学习的小黑板
直到11岁
梁江波才有机会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
父母为他和同样视力残疾的弟弟
争取到随班就读的名额
13岁时,梁江波彻底失明
一次偶然的机会
有大学生暑期来家里给他和弟弟上课
梁江波第一次听到大学
在他幼小的心里已经立志
长大要上清华大学
2003年
梁江波进入盲校学习
为了跟上学习进度
他反复听录音、记笔记、背书、做题
高中生活和正常学生一样紧凑
教材也几乎是同步内容翻译的
2006年
梁江波通过考试进入北京联合大学
在校期间
他依然刻苦学习
手抄英语单词
他抄了厚厚的6本
希望今后能为盲人群体做更多事
毕业后
梁江波来到中国盲文出版社工作
随后他担任主持人策划节目
帮助更多盲人
梁江波就一边工作
一边备考研究生
如今
他将前往清华大学
攻读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项目
谈及对于社会工作的理解
梁江波说:
“我的梦想可以用两个词概括
——平等、融合,
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利,
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
是残疾人共同的心声,
更是实现社会和谐、文明的应有之义,
这是一种社会多样性的兼容
和对生命最广博深沉的接纳,
这也是我期待的社会工作的价值。”
梁江波说
希望今后能为盲人群体做更多事
也希望通过努力
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
梁江波,请继续加油!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综合:中国青年报、清华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