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暑假时。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上海的孩子们经历了疫情考验,居家度过了三个多月的特殊时光。不少家长也悄悄发现了一个身边的变化:一段时间来,孩子们在小区里结伴一起玩耍的情况越来越常见了。从蹒跚学步的幼儿,到骑着平衡车、自行车甚至开起卡丁车的大孩子,不少孩子都把自家小区当作了身边的“玩乐场”。
如今,为期两个月的暑假已开启,如何让孩子们在尽情玩耍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出现安全隐患?相关教育专家认为,尽管居民小区内环境相对封闭,但家长仍应尽好看管义务,为孩子筑牢安全底线,切不可任由孩子在社区随意“放飞”。
社区也应通过安全设施的维护、安全规则的制定,甚至安全志愿者的配备等提供良好保障。
“散养”在社区的孩子,可能是闯祸者也可能是受害者
疫情期间,卡丁车一度成为沪上一些居民小区里的网红玩具,其中不乏近年来颇为流行的儿童卡丁车。尽管小区内普遍限速5公里/小时,但仍有不少大人和小孩团购了卡丁车在小区内肆意驰骋。
前几天,上海宝山区某小区内发生惊险一幕:一名3岁幼儿驾驶儿童卡丁车将一名5岁男童撞伤,高快速行进的卡丁车将这名5岁男童被从后撞倒,导致其后脑勺着地。被送进医院后,5岁男童被确诊为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根据目击者回忆,这辆儿童卡丁车属于小区里一个12岁的孩子。当时因为要去拿一个快递,所以离开了卡丁车。此时,边上一个三岁的小孩,趁家长不注意爬上了卡丁车并启动了它,随后以较快的速度将5岁男童撞倒。事发后,该小区部分居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并无明文规定不能在小区内驾驶儿童卡丁车,因此只能寄希望于相关家长能够加强监管。
“这起事故看似是个‘意外’,但究其背后的原因,还是家长作为监护主体的缺失。无论是3岁还是12岁的孩子,他们都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家长理应尽到监护责任。”上海家长学校专家李爱铭表示。
眼下,随着暑假来临,不少孩子都“散养”在社区里,由于父母大都在上班,无法现场监护,这些孩子的监护职能已大多落在祖辈身上。由于而祖辈的行动能力远不如孙辈,如果家庭的规则意识和管理约束能力又相对松散,这些容易闯祸的“熊孩子”很有可能成为暑期儿童安全管理的隐患。还有个别家长,为了图省事,有时甚至放任孩子自己在小区玩耍。在无人看管的境地之下,孩子既可能成为闯祸者,也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我所在的小区,每天下午都会有几个8到10岁的男孩骑着自行车在小区里‘飙车’,与行人和机动车争路,险象环生。还有小朋友会带着气弹枪玩耍,有一次,一个八岁的男孩差点用气弹枪把另一个六岁男孩的眼睛打伤,家长都报警了。”在李爱铭看来,暑假期间,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业,也需加强安全教育,尤其是规则意识和避险教育不能缺位。
让孩童玩得安全又尽兴,安全规则制定可纳入社区规划
每年暑假,都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意外伤害已占我国儿童死亡原因总数的26.1%,且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增长。儿童意外事故52%发生在家庭,19%发生在街道社区,12%发生在学校。尽管意外伤害的特点是意外性和突然性,但其实绝大多数儿童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近年来,上海正在全力打造儿童友好社区。在上海家长学校特聘专家相旭东看来,应将儿童安全工作纳入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规划,通过社区安全设施的维护,安全规则的制定,安全志愿者的配备等,为社区内少年儿童的安全营造良好提供安全保障。
相旭东建议,一些儿童活动较多的社区是否可借鉴疫情期间的志愿者工作经验,从热心的家长居民中招募一批暑期志愿者,对社区内的儿童活动进行一定的监管。此外,有条件的社区也应多开展针对家长和孩子们的安全教育,或组织一些亲子主题活动,引导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益的暑假。
如何让居家的学生玩得既安全又尽兴?在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除了常规的假期安全教育,今年暑假来临前,老师们特意给学生做了相关的居家安全提醒。
“我跟孩子说,虽然假期活动丰富多彩,但享受快乐的前提是要先学会遵守规则和自我保护。假期里,爸爸妈妈上班去了,你们可能喜欢和邻居结伴在小区里玩耍。骑自行车、电动滑板车也都是你们喜欢的项目。但在人来车往的小区,其实并不适合开展这些活动。建议你们可以组队玩一些体育老师教的运动小游戏,既能充分锻炼又能和小伙伴一起互动。”卢湾一中心小学班主任施佳乐说。
暑假开始前,学校特意开设了一系列云直播。在体育课的云直播中,体育组的老师们挨个亮相,为孩子们演示了不少适合居家或在社区里开展的运动小游戏。此外,体育和舞蹈老师还化身“擂主”,在“云”上迎接学生们的运动打擂挑战。这两天,体育老师吴颖就号召喜欢跳舞的学生在小区里找了块空地,用舞姿挑战当期的舞蹈“擂主”——带教学校课外舞蹈课的梅梅老师。“通过开设这些体育、舞蹈擂台,给孩子们的假期增加更多选择,即便是在小区里运动,也会有更为明确的目标。”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表示。
作者:王星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