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今年上海高考推迟了一个月。6月6日复学前,考生们从3月12日起已进行了80多天的居家学习,无论居家学习效果如何,都已成往事。当下最重要的是抓紧接下来的时间复习,保持良好心态,争取相对合适的结果。
在这段时间,考生备考压力不小。但是,能否取得理想成绩,一方面靠既往积累,另一方面也看临考心态。一般来说,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刻,想要再突飞猛进不太现实,焦虑非但于事无补,还会平添心理负担、影响正常发挥。所以,稳妥的做法应该是逐渐“收缩战线”,把精力慢慢聚焦到自己熟悉的领域,确保“该得分的不失分”。
稳扎稳打“应战”,考场规则要牢记心头
高考前,等级考成绩还来不及出炉,因此,等级考感觉良好的考生要把这种感觉转化为高考动力,而感觉不佳的考生要暂时选择忘却。
高考具有较强区分度,实力中等的考生与其纠结于难题,不如仔细校验应知应会。考生要以日常模拟训练中的高考得分状况为基准,稳扎稳打方能收获应得战果。对外语一考成绩比较满意的考生,可以调整精力分配,相对薄弱的科目更需要花时费力复习提高。
考试过程要谨慎,考场规则要牢记心头。每年都有个别考生稀里糊涂,无论是心存侥幸夹带“小抄”,还是考试终了不肯停笔,最终结果都是会耽误自己的大好前程。手机一定不能带进考点,考试期间一旦发现就算作弊。考前14天健康观测非常重要,核酸抗原检测一旦异常就应立即报告老师,不管是阴是阳,都不会失去考试机会。
尽早熟悉政策,有利于找准目标
今年高考成绩7月下旬发布后考生们就要和父母一起根据成绩酝酿志愿。熟悉高考政策和志愿填报办法是必要前提,这些功课,其实现在就可以起步。
教育部和全国在沪招生院校都十分关心经受疫情考验的上海考生,2022年招生计划总量不低于新高考改革以来的任何一年。好消息留给有准备的人,尽早熟悉政策有利于找准目标,让自己的成绩发挥最大功效。
不少考生关注的“强基计划”,早在四月底已经报名完毕。晋级校测的考生大部分需要从高考成绩发布那刻开始就做好冲刺准备,而报考复旦、上海交大、南大的强基考生6月中旬要提前完成校测。
7月底进入本科志愿填报阶段,对考生来说,各批次志愿需要联动考虑。2022年招生院校与往年几无差异,报考政策和招录规则均无变动。在本科普通批次前,还有综合评价批次、本科提前批次和本科艺体类等,考生不宜轻言放弃。
对于综合评价批次初审通过,并且达到特殊类型控制线的门槛要求方具此类志愿填报资格。综评批次阵容整齐,11所招生院校是许多优秀考生的梦想学府。2022年各校招生计划与往年持平,招录依据仍为“高考成绩+校测表现”,最终将有2200余名考生比拼胜出。
要提醒的是,成绩刚过特殊类型控制线的初审合格者具备志愿填报资格,但不要对此抱有过高期望,往年任何一校的最低录取分值都超过530分。
零志愿批次仅有清华、北大两所名校开展招生。志愿填报并无特殊要求,只是获得成功需要超高实力。
另外,本科提前批次容易被忽略,所以每年都会成为“价值洼地”。报考军事、公安、消防等类院校需要提前完成信息登记,填报志愿之前还需通过体检、体测和政治考察。多所综合评价方式招生院校值得关注,但需校测合格是填其志愿的必要条件。非通用语种、师范类、理论类和艰苦行业专业因选考科目要求限制或其他原因,历来报考生源有限,有兴趣但成绩略低的考生可以将之列为重点。
本科艺体类品种丰富,需要报考者具备必要的专业功底。绝大部分甲批次顺序段招生院校关注校测排名,由于2022年上海招录晚于全国招生,报考全国统招项目应当比对不同专业已经产生的最低录取线,确认超过就可果断填报。报考甲批次平行段需要在8个类别中选定一类,10个志愿未必一定填满,不要因此影响自己在后续批次的更优录取。艺体类乙批次志愿要到甲批次录取完毕另行填报,除了已经有望录取乙批次顺序段个别优质院校的合格考生,其他考生在集中填报本科志愿时段可以暂缓考虑乙批次因素。
地方农村专项计划今年因农村户籍考生人数显著下降,计划总数也有调整。但削减的计划已被各校转移到了本科普通批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报考本科普通批次考生的录取几率。
摸清志愿填报规则,可按实力与兴趣降序选择
本科普通批次是录取“重镇”,七成以上本科计划集中于此。这一批次招生院校众多,各类专业齐全,任何一位达线考生只要摸清志愿填报规则都能有相对理想的升学。本科普通批次可以填报24个平行志愿,一般来说前几个志愿可以用于“放飞冲刺”,后几个志愿应当用于“托底保障”,中间若干志愿需要仔细琢磨,按照自己的实力与兴趣降序选择。
不要忽视外省市院校,在交通便利、信息通畅的时代,距离远近不应成为志愿选择的主要考量因素。相同考分录取的外省市院校与专业或许更优质,对个人成长和国家人才培养的价值与意义可能更大。本科普通批次最要防止脱档与退档,遵循志愿填报规则就能有效规避这些风险。
未能录取本科的考生不要丧失信心,就读专科也是成才之路。只要一心向学,未来还有大量专升本机会让专科学生重圆本科之梦。
高考在即,虽然未必每个机会都能把握,但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努力,考生总能赢取相对适合的结果。
祝愿所有经历疫情考验的2022届上海考生,始终从容自信,昂扬上进,在高考的赛场上收获喜悦、成就梦想。
作者:刘玉祥(作者单位为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编辑:姜澎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来源:题图为本报资料图片,文中图来自PEXELS图片网站免费图片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