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抗疫形势依旧严峻。学校在线教育、学生居家学习、家长线上办公的模式让多数家长们日日与“神兽”为伴,对于孩子的在线学习状态和亲子相处模式,不少家长忧心忡忡。孩子居家学习不在状态,效果打折怎么办?焦虑的“家庭教师”们如何面对亲子关系挑战?居家相伴时家长怎样才能不成为“被嫌弃”的角色?
最近,上海家长学校又给广大家长支起了招。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李爱铭博士以“居家学习重陪伴,父母孩子不焦虑”为题,分享亲子相处、陪伴学习的方法,助力家长成为孩子居学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服务者和支持者。
居家不学习怎么破?这些办法帮孩子重回正常状态
状态懒散、手机失控、情绪低落,这些恐怕是不少孩子居家学习的日常状态。居家学习,让很多孩子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产生了个性化休闲娱乐式学习的感觉,甚至觉得“居家”就代表不用学习,在这样特殊的生活学习状态下,睡懒觉、边玩边学等现象比比皆是,怎么办?
在李爱铭看来,居家学习让家长从学校教育的辅助者变为学习教育的主体,如果管理不当容易引发亲子矛盾冲突,更进一步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关于学习状态问题,家长可以对居家生活和学习秩序进行重构,通过“时间管理课时化、空间管理教室化、学习管理校本化”三方面重塑学习的结构仪式,再现学校内学习的场景氛围,引导孩子回归正常的学习状态。
在手机管控方面,家长应该向孩子明确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作用是学习工具和辅助作业的文具,并通过沟通约定使用规则,帮助孩子逐步从接受家长监管转变为对自我的主动约束。
至于很多孩子的情绪低落问题,李爱铭建议家长要换位思考,特别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从学校学习转变到居家学习要给孩子一定时间的心理调整缓冲期,避免激动地训斥孩子,可以通过户外或室内活动、亲子互动等方式帮助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遵循“三不”原则,家长要走出“大包大揽”误区
居家学习时期,家长既要充分履行居家教育的主体职责,又要合理地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提供舒适的家庭学习环境,做好支持服务,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做好后勤保障。李爱铭总结了“三不”原则,帮助家长走出大包大揽的误区,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指手划脚,要相信孩子:不要过度掌控孩子的居家学习生活,给孩子足够的独立自主空间,通过平等沟通、契约管理等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成为孩子健康发展的引导者。
不越俎代庖,要相信老师:孩子通过空中课堂或者直播录播学习仍然是集体学习行为,学校和教师的组织角色并未缺席,家长要尊重学校、老师和孩子的学习主体地位。
不过度焦虑,要放松心态:家长不要“越界”去包揽学校的专业职责,避免产生既不专业又过度焦虑的情况。家庭教育不能取代学校教育,与其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不如更多经营家庭生活,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
身份不知不觉转变,也要适度调试自身焦虑
据上海家长学校调研发现,居家陪伴孩子学习期间,亲子关系紧张,家庭矛盾突出,还有一个家长并未注意的重要因素是孩子完成了对家长某些方面的能力超越。
“在信息快速发展和传播的今天,孩子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等方面出现了代际超越,在青春期时表现得更为明显。家长从知识权威状态转变为知识讨论状态,从上位传授者变成学习辅导者。于是,孩子开始质疑父母的权威,通过反抗来表达自我意愿。”李爱铭说。
为此她建议,家长在管理孩子的居家学习生活过程中,要学会调适焦虑,放弃由高到低对孩子的管控,承认孩子对自己的代际超越,停止一味指责和批评、寻找孩子难点和痛点、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引导、提升孩子自主管理的能力。只有这样,家长才能走近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从被管制走向自主管理,从依附迈向独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尊重、理解和接纳孩子,亲子相处中积极的情感和稳定的状态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作者:王星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