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也当了一回“主播”,在直播间在线宣讲西湖大学首次本科创新班招生的相关事宜。
这场直播中,施一公全程不间断地讲了一个多小时,前半程还是站着的。他线上回应了社会各界关注的几个争议问题。例如,“西湖大学生化环材专业学生,不好就业吧?”、“本博连读很可怕,连转专业的空间都没有”、“师资这么优秀的大学,肯定很难上吧”......
面对上述质疑,施一公的回答是:“如果西湖大学的毕业生,在生化环材领域都不能有非常好的发展前途,那世界可能不需要这个专业了,开个玩笑,不可能的。”
“生化环材”,真的是天坑专业吗?
事件的起因,还得从西湖大学本科开设专业开始。通过校方公布的学科可见: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生化环材”天坑系列独独占了三个,这要放在毕业也不好就业,有网友戏言:西湖材料大学。
对此施一公笑称,自己也是两三个礼拜前刚听说“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的民间说法。
首先,“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指的是它们的就业、收入等。任何专业都有供求关系,当供大于求的时候,可能收入减少。高中学生需要考虑的不该是“生化环材”或者其他专业是否“天坑”,而是要凭兴趣爱好,因为梦想和兴趣是最终成才的关键,不是收入。
任何一个进入西湖大学的本科生,根本不需要担心“生化环材”对将来的影响。如果西湖大学的毕业生在生化环材领域都不能有好的发展前途,那么这个世界可能就不需要这些专业了。
这不只是学科问题、专业问题,实际上是关注培养什么样的人、学生应该更看重什么的问题。我们认为,不管是在科学还是其他领域,兴趣驱动是最重要的。而在考虑兴趣的时候,我建议,学生和家长都不要过多关注收入和就业。因为这样会误导孩子,会让孩子为柴米油盐担心。
本博连读不合适,还有转专业的机会吗?
施一公:本科生到了大三下学期如果决定读博——而不是转行、毕业或读硕士,在与院系和学术导师充分沟通前提下,有三个选择:
1、留在西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学术导师帮助联系介绍海外高校、导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3、学术导师写推荐信,帮助学生去国内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如果留下来在西湖大学读博,学校会为学生开通绿色通道,在本博贯通的情况下,学生在大四就能开始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相关的训练课程。也就是说,在西湖大学,大四的本科论文有可能成为博士开题报告。
如果“专业不是我想做的怎么办?”施一公介绍,第三年年末会给本科生一个机会,无论选择留校读博士,还是去海外一所名校读博,又或者去国内著名大学或科学院某个所读博,西湖大学都会像爱护自己孩子一样帮学生实现目标。
施一公介绍,留在西湖大学读博的好处在于,也许大四本科论文就成了博士开题报告。这样一个时间的节省和贯通培养,可以更好地把科学方法论,把科学的研究技能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全贯通的培养流程。
只招60人,西湖大学很难考吗?
经教育部批准,西湖大学今年面向浙江省开展“西湖大学创新班”小规模本科招生试点,首届招生人数不超过60人,高二高三学生均可报考。
施一公指出,西湖大学毕竟是为了培养能够担负起国家科技未来的顶尖青年科学家,参与报名的学生须具备一定的学业基础。
他表示,将重点希望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重复性的知识记忆。网络报名将截至4月12日16点,资格审核后会通知符合条件的高二或高三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初试。
尽管西湖大学2018年10月正式成立,但早在2017年就开始招收博士生,今年将有第六届380位博士生入学。在此背景下,当60位本科新生来到西湖大学,等待他们融入的将是一个有着1300位博士生的大家庭。
招生宣讲时,施一公提出,希望每一位同学在进入西湖大学的时候都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你想在大学里怎么发展怎么做,等到四年以后离开,也许是七年以后拿到西湖大学博士的时候,你可以走上社会实现梦想,让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国家也给世界带来一些便利。
他发出邀约:“希望最优秀的一批同学加盟我们,加入我们成为西湖大家庭中的一员,你会成为奇迹的一员,你会为此兴奋、激动、骄傲一生。”
西湖大学博士生的招生标准是什么?
在此前西湖大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招生宣讲活动中,来自西湖大学的4位讲席教授和12位特聘研究员,与6所高校的同学们面对面,详细解答了他们心中的困惑。
1. 西湖大学实行“申请-考核”制的选拔方式,分数、绩点对申请有多大影响?
施红军教授:我们不会采用一个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同学们,并不是你发表了多少论文、拥有了多少专利,就一定能够满足西湖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入学要求。我们更看重的是你对科研的热情和潜力。
许田副校长:什么是好学生的标准?其实没有不好的学生,每个同学都有好的潜质,关键在于是否有好的老师、好的环境把同学们的潜力发挥出来。我们最看重的是你是否真正想要做科研,而西湖大学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能够为你提供一流的培养环境,让你跟随来自海内外各地的优秀科学家,做世界上最前沿的科学研究。
2. 如何进行学科交叉?
许田副校长:交叉学科是新思想、新发现的生长点,西湖大学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多学科的交叉和碰撞。学校从物理空间上创造了这样的条件,学术环将不同的学科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和老师每天能够有机会碰到并进行交流;同时,学生是跨界合作的催化剂,在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招进来计算机的博士一点也不意外,而且同学们还可以同时接受2-3位导师的指导。
除此之外,学校还有不同学科的学术沙龙,我们还要开设系列学科交叉课程,比如我们即将要和同学们见面的课程《Science in Life》,不管是什么学科背景,都可以来听一听。
3. 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毕业?
许田副校长:当你完成了在某一科学领域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训练过程,当你成长为有独立研究能力的科研工作者,你就可以毕业了。如果来西湖大学读博士,只是为了发论文、拿学位,那么方向就错了。
我们希望培养的是一流的人才,我们会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生培养上。无论是继续做科学研究,还是做成果转化、企业管理等等,西湖大学会给你们做这些所需要的能力和信心。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综合:本图文综合整理自西湖大学、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科学网、量子位、募格学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