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在各大鲜花市场,年宵花迎来销售市场“开门红”。
象征“喜迎贵客”的仙客来、代表“大吉大利”的金沙桔、寓意“吉祥如意”的吉利红星……新春佳节,不少人必备的“年货”中少不了芬芳馥郁的鲜花,将家中布置一新后,马上就有了喜庆热闹的过年氛围。色彩鲜艳、“红红火火”的年宵花,迎来了销售市场的“开门红”。
“花卉所象征的美好生活,是今天城市生活品质的体现。”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周武忠介绍,在不少上海市民的日常开支中,鲜花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上海也是国内最大的鲜花消费市场。在周武忠看来,未来的上海或可进一步加快“美丽产业”布局,一方面用鲜花生活美学引领花卉消费热潮,同时,深挖花文化内涵、为市民打造引人入胜的生态空间,进一步助力城市软实力的提升。
这两天,无论是走进鲜花市场,还是打开手机上的鲜花基地直播,映入眼帘的年宵花可谓跨越地域和国界,琳琅满目。不少中国传统花卉,如牡丹、梅花、杜鹃、茶花、水仙、年橘、银柳等,在春节来临之际迎来热销,此外,蝴蝶兰、大花蕙兰、石斛兰以及彩色马蹄莲、仙客来、郁金香等引进花卉也受到不少市民的喜爱。近年来开发的新品种,如瑞香、朱砂根、一品红等,也在节日期间迎来消费热潮,成为市场“宠儿”。
透过市民日益高涨的鲜花消费需求,从事花文化研究以及城市景观设计研究的周武忠看到的是两个字——潜力。简言之,上海花卉消费市场在供给层面还有很多潜力值得深挖。结合对上海购花消费的调研,周武忠介绍,上海市民日常生活购花消费风气渐盛,鲜花贩售正呈现日常化、轻量化趋势。可以看到,鲜花电商、生活类零售品牌、各类大型商超以及小型便利店纷纷进入鲜花贩卖市场,“美丽产业”竞争异常激烈。 用周武忠的话说,目前的市场供给尚停留在“具有消费需求零散性与消费供给自发性响应特征的初级阶段”。而随着人们的消费升级,一个契合时代需求的花卉消费理念的提出至关重要。比如,花文化衍生产品的消费价值,就值得高度重视。实际上,除了观赏,千百年来中国人还有以花入馔的传统,舌尖上的鲜花也常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抹亮色。像上海朱家角的玫瑰牛轧糖、崇明岛的玫瑰米酒,以及桂花酒酿元宵、菊花火锅等,这些以鲜花制作的菜肴、点心虽已步入寻常百姓家,但无论是市场供给的活力还是花文化内涵的创意转化,都有不少可以提升之处。
周武忠告诉记者,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花的喜爱已不满足于实用层面,而是逐渐向体验性消费迁移。诸如薰香、香膏、香茶等香疗养生,以及制作植物精油等鲜花产业的衍生价值正被不断放大。
在走访了世界上很多以“花园城市”闻名的地方后,周武忠有一个发现:判断一个地区的社会成熟度,尤其是居民的生活品质,花市是一个“指标”。“越是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居民就越热爱打理自己的花园和阳台。花市也是地区经济的‘晴雨表’,一座城的居民愿意在园艺、花艺等投入时间和精力,说明这里的人们生活比较安稳和幸福,日常消遣的趣味也很高雅。”
“鲜花景观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城市变得更宜居,也能反哺旅游、文化经济的发展,让城市变得更宜游。”周武忠建议,未来,上海可进一步借上海花博会的溢出效应,继续举办多种形式的花会,布局与花卉相关的“美丽产业”。有条件的社区可设置园艺中心或鲜花交易集市,进一步推动花艺进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市民陶冶性情、亲近自然、共享美好。
此外,在进一步加强人花互动方面,海派文化文脉、非遗技艺传承、特色花卉小镇、时尚设计等,也都可以与花卉产业相互碰撞融合,诞生出更多花文化创意产品,为城市居民提供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作者:储舒婷
编辑:孔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