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疫情严重的背景下,上海商业发展状况如何?今天(7日)上午,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商学院联合指导,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研制的《上海商业发展报告》(2021)发布。其中提到:上海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全国城市之首,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居全国城市榜首,上海商业发展持续向好,始终是国外品牌进驻中国市场的第一站。
上海已成为消费第一城,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明显
经历2020年的疫情冲击考验,上海消费仍较2019年实现0.5%的年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是国内少数几个实现正增长的城市。具体而言,上海2020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932.5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消费第一城。
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10强
据《报告》,2020年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在全国所有城市中高居榜首,是首个突破7万元大关的城市,达72232元,比上年增长4.0%。上海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2536元,上海依然是全国最会花钱的城市。
此外,上海2020年全市网络购物交易额1015.2亿元,占电子商务交易额的39.8%,比2019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类交易额580.4亿元,较去年提高13.2%,是网络购物的主体,占比已达58.8%。
《报告》主编之一,上海商学院教授曹静介绍,从市内区域商业发展态势来看,商品销售总量最高的分别是浦东新区、普陀区和长宁区。从商品销售总额来看,静安区、宝山区、崇明区、松江区和闵行区都实现正增长,郊区商业商品销售增长总体好于中心城区。
不仅如此,2020年上海居民在消费升级类的商品上的支出继续快速增长,居民消费升级的潜力在不断持续释放,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例如,在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体育娱乐用品类、饮料类和金银珠宝类分别比上年增长了62.2%、54.6%和27.8%。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疫情下,全球奢侈品市场萎缩23%,但中国境内侈品消费逆势上扬48%,达到3460亿元。
曹静举例,路易威登上海恒隆店8月的销售业绩约为1.5亿元,创造了中国单店月销售额最高纪录。再如,中服上海免税店开业至今三年多,销售额年增幅超20%。浦东机场2019年实现免税销售额116亿元,从2017年世界机场第六位跃居第三位。
上海是国外品牌进驻中国市场的第一站
正凭借强大的消费活力,上海始终是国外品牌进驻中国市场的第一站。
《报告》显示,2020年上海共引入各类首店909家。其中上海城市首店、华东地区首店、全国首店、亚洲/全球首店分别有753家、26家、118家、12家,首入中国市场就扎根上海的首店比例为14.3%。其中,日本、美国、法国是海外首店品牌三大来源国。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徐家汇、陆家嘴、南京东路、新天地6个超级商圈包揽了全市三分之一的首店。中商数据统计发现,过去几年进驻上海的各类首店品牌中,有五成以上长期处于“孤店”状态的首店品牌,在2020年开出或及即将开出在上海的第二家门店。
同时,上海已成为我国商业数字化转型创新的引领地和策源地,涌现出了盒马鲜生、拼多多、得物、哔哩哔哩、小红书等一批全国知名的新业态、新模式代表性企业。
《报告》还显示,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等主题,文商旅跨界,线上联线下,在全市九大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上海推出了50余个特色集市,推出180余项特色活动。银联数据监测分析,上海夜间经济销售收入已经超过5000亿元,夜间休闲娱乐消费占全天休闲娱乐的40%以上。
不仅首发经济明显,上海商业发展的时尚感也愈发强烈。《报告》显示,全球首个“云上时装周”开启消费新模式,上海时装周参展品牌数量由2018年的178个逆势增长至2020年的216个,首度超越纽约和伦敦。
“上海时装周已成为促进本市时尚产业升级,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和打造时尚之都的有效载体。”曹静表示,上海时装周品牌发布从以国际大牌为主演变为国际视野与本土设计并重,内容从单纯的品牌发布平台逐步链接贯穿整个时尚产业链,日益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时尚和文化名片。
天安千树12月22日开业,29家首店入驻“悬浮森林”
上海正向“品味消费”阶段挺进
不论是上述的两个“位居全国榜首“的数据,还是强大的首店效应和时尚属性,在上海商学院副校长贺瑛教授看来,这些无一不在彰显着这所城市的消费特点:上海是全国中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城市之一,不仅具备强大的购买力和消费潜力,还注重消费的品味。上海正在从“品质消费”阶段向“品味消费”阶段挺进。
何为“品味消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认知的变化,消费往往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这份报告中,专家根据人均GDP的不同区间,将中国的消费变迁划分为功能消费、品牌消费、品质消费、品味消费四个阶段。曹静解释,当人均GDP低于5000美元时,消费者更关注商品功能;人均GDP处于5000-8000美元时,消费开始关注品牌,完成从“够用”到“好用”的转变;当人均GDP处于8000-15000美元,消费者有了对品质追求的需求,消费趋于理性;而当人均GDP高于15000美元时,个性化、“情价比”成了标配,“好用”递进为“享用”,“享用”成了消费的满足,就有了品味消费。
尤其随着Z世代群体逐渐走入消费的舞台中心,他们的消费观念将会影响商业的趋势、未来、方向以及新的增量。据《报告》组织的上海消费者调研结果,80后最看重品牌,00后最不看重品牌。贺瑛分析,“Z世代虽然仅占中国全部人口的19%,但他们却是能真正创造消费的‘纯粹消费人口’。”
消费者品牌重要性认知的年龄差异
如何释放他们的消费潜力?贺瑛分析,我们已经进入新消费需求时代。消费观念、消费态度、消费内容,消费模式都在更新。Z世代的消费不再局限于有形,消费更追求自我满足、价值实现、个性体现、身份认同,消费呈现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点,向“体验消费”“服务消费”“混搭消费”不断延伸。因此,未来上海商业发展需瞄准“九新”,即新理念、新定位、新层级、新市场、新要素、新产品、新服务、新品牌、新模式。
“消费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商业不仅是商品的销售,而要有情感的传递、服务的升级、产品的使用。”贺瑛说,“未来商业,品牌不再‘高冷’,可以小众,更可以自有,kol(意见领袖)把流量还原成消费者。我们必须要关注‘红人经济’,完成消费者心中‘种草’的过程,深挖红人商业能量,布局红人经济新场景。”
作者:吴金娇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文汇报图片库,报告图摘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