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段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2020级本科生杨康绮的即兴演讲视频刷屏网络,收获点赞无数!
近日,她在第26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斩获全国总冠军。比赛现场,杨康绮面临了一个“价值与生命间的抉择”:假设你是一名医生,只有一台呼吸机可用,但却有两个需要它的病人,一个年纪更大,一个年纪更小。那么你应该把呼吸机给谁呢?你做出决定的道德原则是什么?
这位复旦上医学子站在一名医学生的角度,给出了令人拍案称绝的回答。
在她看来,比起考虑病人未来的价值,她会优先考虑谁是真的更需要这台呼吸机——
I would not give up on any single patient because it is my obligation and my moral would call on me to do so.
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病人,因为这是我的责任,我心中的道德准则也会号召我作出如此选择。
夺冠归来,杨康绮接受了采访。
谈比赛:用生命的故事打动听众
“因为同台竞技的优秀选手太多,其实我没有为这段旅途预设过结果。” 杨康绮坦言,在参加总决赛之前,并没有想过自己会捧回全国总冠军的奖杯。“比赛结束之后,有朋友说听了我的演讲很受启发,觉得我改变了他对医务工作者的很多刻板印象。我很惊喜也很欣慰,能让我的观点被更多人聆听、接纳。能带来积极的改变,我的努力和尝试就是有意义的。”
回顾此次比赛的历程,杨康绮表示,当拿到总决赛题目的时候,她马上就想到要分享医学生的“ideal”。备赛期间,在大学英语教学部时丽娜老师的指导下,反复打磨,最终杨康绮以“The Power of Ideals—Fighting for the Medical Mission”为题,发表了演讲。以自己作为医学生曾经有过真实的迷茫和恐惧为例,她希望能让大家意识到在“白衣执甲”背后,医生也是一个普通人。
冠军的背后,是扎实的语言功底,更是医学人文情怀的流露。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杨康绮无数次翻阅学校医学人文课程的材料,阅读不同科室医生记录下的关于医患关系的探讨,也第一次以医学生的身份和同为医生的父亲展开关于“临床现实”的交流,“在不断的阅读和交流中,我对医学的使命有了自己更深刻的理解:我们的职责与困境或许难以被行业之外的人理解,但我们对生命的敬仰与执着,我们对人性的尊重与关怀,是可以与所有行业甚至所有人类共享的。”最终她将思考的过程和得到的启发梳理呈现在了讲稿上,用生命的故事感染、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听众。
谈及刷屏网络的即兴问答环节,杨康绮表示,“呼吸机”的问题刚被抛出来的时候,自己当时就想到了“电车难题”这个经典的伦理问题。而从医者的角度考虑,生命的价值不能用所谓的“未来潜力”来衡量,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值得被尊重。“这正和我们国家面对疫情的处理方针很契合——在灾难面前,我们不会让任何人掉队。”这样的回答正是她作为医学生的责任考量,更是“治病救人,医者仁心”准则的最好体现。
谈学医:努力成为让患者心安的好医生
谈及学医初心,杨康绮表示,高中时期,自己就一直对生物很感兴趣,觉得生物体“结构适应功能”的规律无比精妙神奇,因此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应用性较强,同时能带来成就感的临床医学专业。
作为骨科医生的父亲也鼓励着她的人生选择。“对他而言,看到病人康复、身体机能恢复正常,比得到荣誉更令他开心。爸爸的工作的热情一直鼓舞着我,让我立志在未来成为真正面对疾病的医者时,也努力做一个让患者心安、得患者信任的好医生。”杨康绮表示。
如今,入学一年多来,学校开设的多种通识选修课让她在与不同专业的同学进行交流的同时建立更多元全面的思维模式,获得更宽广的视野。“复旦上医一直致力于培养我们的人文情怀,引领我们成为更有温度的医生。演讲中我提到的‘临床现实’,就是医学人文导论课教授的内容;演讲中的很多内容,也来自我在课堂上对医患关系、医生使命的思考。”
面对即将到来的医学专业课学习,杨康绮希望能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优秀临床和科研条件着手锻炼自己的相关技能,并在社会实践与调研中进一步培养社会意识和医者情怀。“我希望自己在面对患者时,有让他们能够以性命相托的底气和勇气。”
谈成长:家庭言传身教,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复旦大学2019届外文学院法语系校友钟雨桐,是今年以及2018、2019年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总决赛的主持人。他在现场目睹了杨康绮的精彩表现,“在过去26年的赛会历史上,复旦大学曾获得亚军、全国一等奖等好成绩。但是全国冠军还是第一次!” 钟雨桐曾经也是这个比赛的参赛者,曾获2017年全国一等奖,深知登顶冠军的不易,他认为“杨康绮以动人、严密的演讲内容,出色的即兴临场反应,流利地道的英语语言征服了一众评委。”
杨康绮参与2020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谈及英语学习的技巧,杨康绮十分感谢学校,尤其是时丽娜老师的悉心指导。“重视输出”是杨康绮的“小妙招”,“我不会专门花时间背单词或者课文,但是如果学到了一个很实用的单词或者表达,就会有意识地在写作或者口语交流中使用,来加深记忆,多听多说是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好方法。”在每周和每天的开始,杨康绮都会列出计划表,对接下来的学习任务进行明确清晰的规划。找到每门学科最适宜自己的学习方式也将有助于达到最扎实的学习效果。“在学习涉及复杂生理过程的生物类学科时,我会在学习后尝试向同学或者朋友复述一遍,以检查我掌握得是否准确完整。”
“我对中国文化也很感兴趣,而实际上,英语演讲者的使命之一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学习之余,杨康绮也对中式剪纸、中国饮食文化等很感兴趣,希望将中国文化里蕴含着的独到美感与处世哲学用英语讲述给更多的世界听众。
2021年5月,杨康绮参与复旦大学爱乐交响乐团在相辉堂演出
在杨康绮看来,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给她带来深远的影响。“我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是60年代支援大西北建设去的宁夏。他们都受过中高等教育,特别重视言传身教;父母工作也兢兢业业、努力上进,每个人都在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很幸运可以在一个工作、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下长大。我的父母也很开明,他们一直很关注我综合能力的培养。”2021年寒假,返乡的杨康绮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参与了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社区的长辈们很配合我的工作,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让我体会到了志愿者工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也尽一份医学生的绵薄之力。”
作者:刘天天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唐闻佳
图片来源:均为复旦上医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