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和育才学校的孩子们在一起。历史图片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该如何将教育延伸到课后服务中,赢取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从道德、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悉心教育和辅导学生,这是留给教育的一道新思考题。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其实,百年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已经通过毕生的教育实践给出过答案。1932年,陶行知先生在宝山大场创办山海工学团。他坚守爱国精神、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践行“生活教育理论”,创设“小先生”等学习制度……这些理念在当下看来,对教育仍有深刻启示。
多年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红色情怀,对宝山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今天,在他亲手创办的上海市行知中学,诸多教育者共同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和精神。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说,要发掘“童心”和“童趣”在学习中的价值,并将其转化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融合和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才能让学习保持真正的教育意义和人的发展价值。
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当年留下的音乐组学生合生笔记
教师要有创造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上个世纪,陶行知就号召教师要有创造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创新人才。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人民教育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漪也被陶行知的教育精神深深打动。于漪说,陶行知为国为民、舍己为公的爱国魂对她影响至深。特别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爱满天下”令她感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教育是没有选择性的,每个孩子都是国家的宝贝,都是家庭的宝贝,因此要爱满天下。对我来说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的锤炼,是一种感情的进化。”在陶行知诞辰130周年之际,于漪动容地说。
让于漪感受最深的,莫过于陶行知先生几乎所有的教育实践都是原创的。
“我们所从事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要始终铭记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创造智慧,是教育实践的源泉。”于漪说:“我们这一代的教师生逢盛世,肩上着千钧重担,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培养时代新人,创造我们新时代教育的辉煌。”
新安旅行团革命纪念馆馆长顾学让回忆说,陶行知创办新安小学并担任校长,在他的影响下,学校成立新安旅行团,以修学旅行的方式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从今天来看,这种方式就是我们倡导的研学旅行的源头。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大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周洪宇则提及,今天学习陶行知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来继承和发展陶行知精神,不能机械地照搬照套,既要培养众多的千百万个现代的“大先生”,也要培养众多的千百万个现代的“小先生”。
受陶行知教育理念影响,如今行知中学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
“生活即教育”理念
与“体验性”学习一脉相承
上个世纪3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的教育实验,给上海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他提倡“生活即教育”,这与当下将学生的“体验性”作为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一脉相承。
宝山实验学校校长徐敏介绍说,遵循“生活即教育”的主张,学校重构了“自然生态、生活安全”等四大主题课程,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科技与职业体验”等生活化、社会化、综合化的内容培养“真善美的活人”。同时,在“社会即学校”的启发下整合自然、社会中的诸多资源,与博物馆、自然馆、生活馆等20余家场馆深度合作,调动家长及社会中“双师”的热情参与。
上海市行知中学校长杨卫红研究陶行知教育精神30余年,她特别提及,先生的劳动教育思想在当下看来对学校教育仍有启示和参考。比如,坚持“手脑相长”,重视劳动教育的价值,同时要“在劳力上劳心”,丰富劳动教育的载体,此外,要从“知行”到“行知”,拓展劳动教育的内涵。他倡导劳动教育的生活化和常态化,建构正确劳动观,积极进行创造性劳动。
为更好地开展“手脑相长的实践创造性劳动”,行知中学分别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合作建立了数制工坊、河口海岸学创新实验室等12个陶行知“生活教育”实践基地。学校依托实践基地建设劳动教育课程。例如,在智能机器人创客中心开发了学生修理工具的劳动课程;在智能制造实验室中,学生参与工业4.0工厂流水线工作,体会劳动的辛苦、价值和意义。
今天,行知中学校园里重温陶行知先生当年主张传唱的《手脑相长歌》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打造全国学陶师陶高地
近年来,宝山以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为目标,持续做好各类教育工作。
其中,学前教育持续提质升级,义务教育注重优质均衡,高中教育聚焦特色多样、融通发展,特殊教育打造品牌亮点,教育品质得到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宝山努力探索、积极践行陶行知先生“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实践”等“六大解放”的呼吁,打造“五育并举、融合建设”的区域共享精品课程群,立足“行知尚”德育、“行知创”科技、“行知毅”体育、“行知韵”美育、“行知行”劳育,突出学校劳动教育、美育建设、科创教育,挂牌确立了67个劳动教育基地校、12个劳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建立了上海首家“行知创”青少年创新人才协同培养基地,有效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如何打造全国学陶师陶高地,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宝山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蓝图。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表示,一方面,宝山区以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建设宝山“教育大脑”,助力探索“未来学校”的华东模式,提升“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另一方面,积极发挥自身联通长三角的枢纽作用,以陶会友、以陶共研,联合安徽黄山、江苏南京等地发起成立“长三角青年陶行知教育研究联盟”,并发布《宝山宣言》,打造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高地、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高地、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高地,让陶行知教育思想迸发新的时代梦想。
作者:张鹏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