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2021年度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上海高校晒出一张亮眼的成绩单:从立项数到资助金额,都呈现大幅增加。其中,上海交通大学的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总数排名全国第一,超过第二名学校25%。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年基金获资助总额从2016年的2.6亿元上升到今年的4.6亿元,获资助的项目数量也翻了一倍。
“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活力,某种程度上预示着10年后这所大学的科研水平。”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的这句话,清晰说明了沪上高校近年来对青年科研人员发展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原因。
高校是城市科技创新的智慧高地。从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更高效的孵化体系,到不断打破学科间、院校间的“围墙”,持续优化科研评价体系——上海在致力打造更包容的“软环境”、强化青年人才科技创新硬实力的同时,也为城市软实力提升注入更充足、持久的活力。
一揽子计划,助力青年英才脱颖而出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的最新评审结果看,上海交大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总数中,有48%的项目来自青年基金。
业内人士介绍,区别于其他类别的基金更偏重于考察申请者的项目是否承担着明确的任务目标,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有一个特点,即更看重年轻人的科研想法是否有足够的创意。对青年科研工作者来说,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虽然金额不算大,却是他们科研职业道路上获得的第一个有分量的支持,意义不容小觑。
为支持科研新秀脱颖而出,在上海,无论是面向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博士资助计划和超级博士后计划,还是各校出台的青年人才计划——一揽子计划的落地,初衷都是为了让青年科技人才能够沉下心做科研。
上海交通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通过晨星青年学者计划等,给予青年学者人才津贴和课题经费的持续资助,鼓励他们进一步聚焦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现实问题或引领世界科技前沿的尖端研究,“一系列的扶持措施,让年轻人能够在科研起始阶段甘心坐冷板凳、追求高起点,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获得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也就顺理成章。”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除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部属院校的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获批数今年呈现增幅,比去年增加10%以上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各个层面的长期支持,一些原本在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方面“表现一般”的市属院校,今年也跑出“黑马”行情。
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今年的自然科学基金获资助项目数比去年增加了20%,其中45岁及以下的项目负责人占84.6%,35岁及以下的占48%,中青年教师已成为科研队伍的主力军。
作为一所年轻的市属公办高校,上海科技大学办学定位清晰,始终聚焦科技发展的前沿重大课题。上科大教务长印杰介绍,学校支持青年学者尤其是博士后,通过申请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这类鼓励自由思考的基金项目,开启他们的职业科研生涯。
更包容软环境,把科研人员从琐事中“解脱”出来
青年科研人才在职业起步阶段,除了“真金白银”的资助,还需要哪些扶持?如何在制度层面作出新的探索,激发一线科研人员尤其是从事基础学科的研究人员的潜力?在持续破题中,一些大学也有更深度的思考:比起追求绝对数量的增长,学校更看重科研项目的质量。
那么,决定科研项目质量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不少一线科研工作者都提到一个词:软环境。
在东华大学,刚刚博士毕业或回国的青年科研人员在起步阶段,作为特聘研究员将获得100万到150万元启动资金和长达三年的项目资助期。东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甘学辉介绍,这笔经费并不需要每年考核,就是希望年轻人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可以更专注于自己的研究。
同时,学校鼓励跨学科的大团队、大平台建设,让不同专业背景的科研人员能“借船出海”。甘学辉举例说,无论是让化学专业的博士加入纺织材料等优势学科团队,还是从企业引进技术人员到高校来做科研,通过学科交叉和校企合作,令整个科研团队如虎添翼,也加速了青年人才的成长。
把科研人员从名目繁多的琐事中“解脱”出来,也是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上海大学科研管理部基础研究与国际合作处负责人甄强介绍,在上大,科研人员申请项目,在网上申报后,只需“线下跑一次”,就能完成手续办理。在学校“一站式”服务中心,科研管理部等所有行政部门都派出人员集中办理事务。此外,上大对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的津贴发放,也在遵循规范的同时不断简化流程。
“这些措施的落地,让学校科研从过去‘小、散、虚’的科研模式,转变为自发做有组织的高水平科研。”甄强告诉记者,上大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量近年也呈稳步攀升之势,从2019年全年申报704项,增加到截至今年8月10日已申报869项。
优化评价“指挥棒”,形成更强科研“向心力”
进一步提升科研硬实力,沪上各高校正持续启动评价体系的改革,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挥棒”,让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形成更强“向心力”。
在一流学科高校中,华东理工大学的百万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今年位居全国前十。学校所有项目的单项平均资助金额为全国最高,超过80万元。
华东理工大学科研院院长赵黎明说,学校将科研团队创新成果、新产品新技术及新装备为产业带来的效益纳入科研考评。这又进一步鼓励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人才通过基础科学研究支撑解决产业重大问题。
在华理,不仅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立项数今年大大增加,今年1至7月,该校企业横向课题到款金额也超过了2019年、2020年全年的金额。
作者:姜澎 储舒婷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文汇报图片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