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运会女子十米跳台决赛中,全红婵再现“水花消失术”,以419.25的成绩夺得金牌。这个14岁的奥运冠军,为什么得到了如此多的关注和偏爱?
(一)
十米跳台,如银针入水,一跃而下。奥运会上,全红婵三次跳出满分动作。而此时,她入选国家队不满一年。
有人说,全红婵是“天才”。但用“天才”二字,不足以概括全红婵。
2014年,全红婵到湛江市体校报到。刚起步时,她还是个“旱鸭子”,不会游泳,但很快,这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喜欢上了跳水。训练只能在露天跳水池进行,完全要看天的“脸色”,夏天打雷下雨不行、冬天太冷不行,全年只能训练7个月。跳板是铁制的,夏天被晒得滚烫,她只能用毛巾挤水给跳板降温,然后一次次迎着炫目的阳光,一跃入水。
全红婵的教练说,她非常能吃苦。在同龄的队员里面,全红婵对待训练最全力以赴。每天她陆上跳200~300个,水上跳120个左右。在队里,她跳得最高,跑得最快,对训练的渴望,比别人都强烈。
全红婵说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学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花费了一年零几个星期的时间。她承认自己哭过,但次数不多。“我不是爱哭包。学新动作时也挺怕的,但我太喜欢跳水了,鼓励自己坚持。我想拿冠军,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
哪有什么一战成名,其实都是百炼成钢。“天才”都是汗水浇灌出来的,天赋或许可以决定起点,但唯有坚持和努力才能达到终点。
(二)
全红婵红遍全国乃至世界,不仅仅在于她令人惊叹的跳水技术,更是因为她的率真烂漫。夺冠后怎么庆祝——“吃点好的,辣条!”你觉得自己性格怎样——“杏哥是谁?”夺冠后被教练举高高——“感觉有点疼!”
撇开奥运冠军的光环,全红婵喜欢的、想做的,和任何一个14岁的孩子一样。一包5毛钱的辣条,一局发挥出色的游戏,是全红婵简单的小确幸。妈妈说,全红婵曾经的梦想是开一间小卖部,这样能有零食吃。
可小小的她,已然有了大人的模样,心里装着家。赛后采访,全红婵哽咽说出“想赚钱给妈妈治病”,这是夺冠之外,她心里的又一个信念。
全红婵来自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母亲在2017年遭遇车祸后失去劳动能力,整个家庭的收入来源几乎全靠父亲。她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用更刻苦的训练,向目标更靠近一点。
在父母眼中,全红婵“听话懂事”,是个好女儿。难得休息回到家,她跟着爸爸在果园里帮忙干活,给种的橘子树施肥。虽然不常回家,全红婵却心疼爸爸从早忙到晚、照顾一家老小的辛苦。所以每次接到爸爸的电话,十几分钟的时间,她都会“挑练得好的事情告诉他,练得不好就不说了,不想让他着急担心”。
懂事又率真的全红婵,从十米高台跳下,在人们心里扬起一片波澜。天赋可贵,坚定心中的梦想更可贵。人生不在于一开始就拿到所有好牌,而在于通过努力,赢得这局牌。
(三)
“三年后,我还想代表中国,站在巴黎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上。我的梦想就是拿冠军!”全红婵的话,清晰又坚定。
其实,冠军的意义不在于金牌,而是承载着自我突破的梦想。
作为一名运动员,全红婵展现出教科书级跳水表现,惊艳全场;作为一个女孩,她怀揣纯真的梦想,柔软又有力量;作为一位女儿,她抵御生活的风暴,笑对苦难。
世界记住了勇敢坚毅的全红婵,也给了她独特的偏爱。14岁的全红婵像小草一样,从石缝中昂扬生长,向上寻找暖阳和甘露,开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
希望掌声会成为她的勇气,欢呼会成为她的幸运。
希望那些冠军带来的光环与喧嚣,在她登上10米跳台的一刹那,都会安静退去,只待那发力的一跃,化作水花的精灵。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顾军
图文来源: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