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这个北大毕业生
“捏”出来的视频
郎佳子彧《跨越时空的北大同学录》
火上了热搜
视频中,北大艺术学院
毕业生郎佳子彧
为蔡元培、朱自清、冼星海
邓稼先、屠呦呦、钟南山六位杰出北大人
制作了生动的面人形象
与伟大的前辈们展开了
一场跨越时空的思考与对话
郎佳子彧说
或许我们很难成为
像前辈们这样优秀的人
但可以一直努力向他们靠近
实际上,很多人最早认识郎佳子彧
是因为他曾经参加了《最强大脑》
比赛中,他是一个能够从容面对输赢
又能绅士安慰失败队友的真学霸。
他说的一句“输赢特别正常,
我觉得一定要正视输这个概念,
失败了就去面对失败,
如果再发生一万次,
我也一定会继续选择王雯宣”
让很多网友发出了赞叹声!
95后北大学子,还是北京面人郎“第三代唯一传人”
除了是北大学子
这个95年的小伙还有一个身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人郎”的第三代传人
15岁的他曾创作出
轰动一时的奥运福娃面塑
16岁就破格被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
吸收为准会员
“爷爷创造了‘面人郎’
父亲也一直在为传承‘面人郎’而努力
从小看着父辈作品长大的我
很自然地就想要坚持做面人”
郎佳子彧说
幼时郎佳子彧随父亲学习制作面人
郎佳子彧作品
郎佳子彧在创作中
即使困难重重
也要尽自己一份力量
在北大学习期间
郎佳子彧曾向彭锋院长提问:
“在像面人这样的传统手工艺术中
很少看到前辈们有所谓的创新或突破
那这样的传统艺术还属于艺术范畴吗?”
彭院长直接回答:“当然算了!
如果没有人一直做这些传统的东西
那拿什么给你来创新来突破?”
这一回答让郎佳子彧茅塞顿开
“旧”即是“新”
正因为有创新
才使得传统经久不衰
二者永远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
郎佳子彧创作的抗疫主题作品
目前,郎佳子彧正通过
拍视频、举办线下课程等
更新颖的方式
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门艺术
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
为面人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非遗传承人
郎佳子彧也曾担心自己难以肩负起
复兴面人这项传统手工艺的重任
但现在他认为
即使现实中困难重重
但只要能尽自己一份力量
逐渐改善面人工艺可能失传的现实问题
让一部分人慢慢认识和热爱这门技术
自己就已经很满足了
网友:太优秀了!
少年可期,继续加油!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来源:综合自北京大学网站、《人民日报》《最强大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