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业压力是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并且似乎有不断增大并呈低龄化趋势。
对此,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断力推课业改革和减负举措从客观上减压,另一方面,青少年和家长也无须谈压色变,正确看待和积极应对学业压力,完全可以变被动承压、消极避压为主动析压、有效调压。
过度学业压力负面影响巨大,适度压力却是成长资源
青少年学业压力并非洪水猛兽,而是一种学业发展的适应性表现。首先,学业压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避免。
学业压力是青少年感到学业变化和要求超过自身应对能力和应对资源时的一种失衡状态,是青少年内在稳态受到威胁(真实或感知到的)时的暂时性状态。青少年学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一定的学业压力,青少年和家长应该承认、接纳这种压力。
从心理机制来看,研究表明,压力体验的产生过程也是解压机制的启动过程。
每一次压力体验,实际上都是一次压力学习经历。特别是积极应对压力、成功解决问题的经验,可以提升压力应对的效能感,从而获得压力免疫力,如果没有这样的压力体验和应对经历,则失去了压力学习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不但不能回避压力,相反要尝试创造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学业压力情境。
压力是把双刃剑,人们通常认为,压力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有害的。
的确,青少年感知到较大的学业压力会直接影响其学业表现,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睡眠质量,乃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内化问题和网络沉迷、物质滥用、攻击行为等外化问题。
但是,压力的消极影响也存在边界和限度。
心理学家认为,不同性质的压力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可行性的压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
根据心理学中的积极塑造者假说,当压力刺激多次重复作用于青少年时,会带来一种滞后的学习效应,青少年会对再次出现的压力刺激做好充足准备,并体验到积极情感,甚至提高其自尊水平。
同时,青少年学业压力具有多维属性。当我们谈青少年学业压力时,往往只聚焦于压力的强度大小,并因重压而担忧,对微压则并不介意。
事实上,青少年学业压力具有多维多层属性:从学业压力源的效价上看,并非只有我们通常认为的负性压力,其实很多学业压力属于正性压力(如具有挑战性的认知任务);从来源属性看,则有内源性压力(自身的需要、抱负、期望所致)和外源性压力(来自于教师、家长、同伴的人际压力);从持续时间看,相对短暂的急性压力和良久持续的慢性压力;而从发生时间看,包括与学业事件同步发生的急性压力(如考场压力)和未来学业事件诱发的先行压力(如考前压力)。
分析青少年具体学业压力的具体属性,进而寻找针对性减压调压举措,比仅关注“压强”这一单一属性更为重要。
三类青少年学业压力必须重点关注
青少年学业压力因多维属性而有多元表现,其中一些压力类型可能会带来消极影响和心理稳态的失衡,需要我们更多关注。
首先是要重视慢性学业压力。
在重要考试和比赛、重大学业挫折和失败等面前,青少年容易产生急性压力和应激心理,并为自身和家庭高度重视。相对急性压力而言,慢性压力持续时间长、压力源在一段时间内稳定存在,但又不易为自己和他人所察觉和重视。
在青少年学业生活中,诸如作业速度、课堂互动要求、形成性评价等日常性学业挑战导致的慢性压力,为青少年所经常、普遍、弥散性体验。研究表明,当个体长期处于慢性压力时,与学业任务相关的注意力、工作记忆、高阶思维、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等认知功能会受到明显的消极影响,甚至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过度激活和失调,损害个体的认知功能。这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慢性学业压力。
其次要重视复合性学业压力。
青少年阶段是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关键时期,以经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快速发展转变为特征。青少年阶段除了面临学业发展任务外,还有青春期发展、人际交往和社会性发展、同一性建构、生涯决策等多重、重要发展任务。这不但带来多重压力,并且因为学业发展是青少年期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终身成就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所以,这些压力集中表现为学业压力。这就要求我们超越单一的学业层面,而以系统观来认识和缓解青少年学业压力。
第三要重视外源性因素导致的内源性学业压力。
压力具有社会属性,研究表明,青少年学业压力来自于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的互动。外部因素包括学校、家庭、同伴群体等方面,如学校中过度的学业负担、考试难度、教师的高期望、师生疏离和冲突,同伴群体中对社会评价的渴望以及同伴中压力的社会传染等。
其中,父母学业压力——父母强迫孩子更加努力学习或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抱有高期望,可能使子女感受到过多的学习规划、学业监控和评价性压力。这些外源性压力不仅独立地对青少年产生影响,而且通过相互作用对青少年产生叠加影响。更主要的是,外源性压力容易转化为内源性压力,青少年为实现家长和教师期望或超越同伴,不断给自己施压,一旦未实现外在期望或超越同伴,容易产生内疚、自责、羞愧、无望等消极体验,久之可能形成消极自我概念和低自尊。
提升心理弹性,改善对压力的认知
承认和接纳压力,高度重视更具消极影响的压力,当压力产生时通过适当的途径宣泄、表达、转移,这些都是积极应对青少年学业压力的表现。但如何实现压力的动力转化、发挥压力的成长资源功能,则更要增进青少年内外部发展资源,提升青少年的应压抗压能力。
一是涵育内部发展资源,提升青少年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作为重要的青少年积极内部资源,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预测源,代表着积极改变和良好适应的心理能力。
心理资本包括心理弹性、乐观、希望和自我效能感,其独立作用或联合作用都有助于青少年“不怕压”“压不怕”。以心理弹性为例,美国心理学会曾将其定义为个人面对逆境、创伤、威胁或其他生活压力和挫折的良好适应,而在学业领域,有心理学家在2008年提出“日常性学业弹性”概念,即学生成功应对课堂学习任务难度大、作业时间紧、考试成绩不理想等日常学习活动中典型的学业挫折、挑战和压力的能力,也就是慢性学业压力的应对能力。
研究表明,在压力情境下,日常性学业弹性高的青少年更倾向于采取适应性、问题解决性应对策略,而低学业弹性水平的青少年更容易采取非适应性、非建设性应对策略。当然,内部发展资源还包括积极思维、社会情感能力、学业价值观、学业行为管理等。
总之,学校和家庭有意识地培养青少年的日常性学业弹性等内部资源,可谓积极应对学业压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治本之策。
二是赋予外部发展资源,提供青少年社会支持。
外部发展资源代表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环境特征,青少年在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重环境中获得的重视、关爱、肯定、鼓励和接纳等社会支持,是最重要的外部发展资源之一,不但可直接削弱学业压力的外源性因素,而且可促进内部资源的增长。
家庭是青少年最直接的微观社会支持系统,最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情感支持调节了师生关系与学业压力的关系,当父母的情感支持程度较低时,尽管师生关系良好,青少年也可能会产生学业压力,而建立家校联合制度有利于改善学生对压力的感知。
家庭成员日常生活中的面对面互动和共同学习经历也十分重要,神经科学研究发现,面对面的互动更能释放完整的神经递质,哪怕只是眼神交流、握手或击掌,都足以释放催产素、提升信任水平、降低皮质醇减少压力。
在家庭建设方面,除了转变父母教养方式、调节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期望外,也要通过重建家庭的学业信念、优化沟通模式来提升家庭弹性,发挥家庭作为一个整体来共同应对压力的能力。
作者:陈宁(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图源:文汇报资料照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