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百年,Z世代一撇一捺地刻下、写出4000多件篆刻和书法作品,以艺术方式抒发爱国情、报国志。7月23日,首届“胡问遂杯”上海市师生硬笔书法和篆刻大展开幕。据悉,这场主题为“百年辉煌 书篆明志”的展览将开启全市校园巡展。
活动自今年3月全面启动,至6月初,组委会共收到全市大中小学师生硬笔书法作品4216件。市艺教委组织本市硬笔书法专家和教学一线书法教学名师,最终评选出百余件优秀作品,分为小学组、中学组和高校组一、二、三等奖、入围奖以及教师组优胜奖、优秀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
这些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风格鲜明。从书法艺术来看,有方正规矩的正楷、飘逸清秀的行书、妩媚多姿的隶书和刚劲有力的篆书等。从作品内容来看,既有伟人诗词,也有重大历史事件等,显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展示了师生们憧憬美好未来的良好精神风貌。
成长于互联网的Z世代,不少是“键盘一族”,他们的硬笔书写可能不规范、不美观、不正确,更毋论篆刻印章。
为了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生,三年来,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持续推进“篆刻进校园”活动,本次活动也是上海校园美育成果的集中展示。
在上海多所中小学课堂,沪上篆刻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们研发编撰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教学资源《篆刻(初级、中级)》。他们以“ 篆文化之灵秀,刻民族之魂魄”,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刻刀和石头篆刻着生活中的诗情画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线上篆刻课堂、篆刻数字博物馆、寒暑假篆刻社团辅导等,让学生们的学习不断线。疫情期间,“篆刻传情 共克时艰——上海市师生抗疫篆刻作品网络展”,刻石刀刀传真情,作品方方歌鏖战。本市师生还现场篆刻优秀作品,并在中共四大纪念馆等地进行集中展示。
在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上海大学、应用技术大学、海洋大学、第二工业大学等高校,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篆刻””篆刻常识与基本技法”等公选课或理论鉴赏课,并发展了篆刻学生社团等。
如今的篆刻教学在材料、技术方面均有创新,比如陶瓷印材料就开发出单色釉、花釉、青花、紫砂、青釉、裂纹釉等系列,并引入现代篆刻机和3D打印机等。
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师生们走进艺术场馆,零距离欣赏大师原作,开展篆刻赏析、研究、临摹等。将篆刻与古诗词欣赏、美术设计、历史典故、人物故事等相融合的跨学科式学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形成了多元的篆刻教育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还有学生将中国传统艺术应用于创意设计中。
本次大展由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指导,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办,上海市艺术教育协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艺术品鉴中心和胡问遂艺术馆承办,上海市艺教委篆刻专业组和上海市书协刻字与硬笔书法专业委员会协办。
作者:储舒婷 袁婧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