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
借谷证、红军粮票、谷子期票、小米票……这些票据背后都有怎样的故事?走进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红色文物专题展“枪杆子与钱袋子——馆藏红色票据专题展”,观众可一一找到答案。
专题展从上海财经大学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精选近150件红色票据,包括土地税票、借谷证、红军粮票、工商税票等,多维度呈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土地、税收和工商业政策的发展和特点,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开展红色财经工作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回顾红色财经发展历程和对革命胜利的重要贡献。
“借谷证”的故事:借得了谷子,赢得了民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成立。敌军为了扼杀这即将燎原的红色政权,在军事上、经济上进行了双重封锁,红军的粮食供给变得尤为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红军为了取得临时性的粮食供给,曾向农民开展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借谷运动,借谷证应运而生。
▲1934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
解放后,人民政府仍继续落实当年红军的承诺,兑现了群众手中持有的大量借谷证。一张小小的借谷证,成为了信用的凭证,让我们看到红军、中国共产党既借得了谷子,又赢得了民心。
“统一累进税”的故事:“存粮存款有多少,我样样报周全”
统一累进税,简单说第一是统一,即将各种收入统一于一种办法来收税;第二是累进,即根据总收入的不同等第采用不同的税率。中国共产党早在建党初期即倡导实施统一累进税。
1931年11月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则》,规定“确定统一的累进税,废除国民党军阀政府的一切田赋、丁粮、厘金、苛捐杂税等”,统一累进税曾在苏区进行尝试。
全面抗战时期,为适应敌后抗战的需要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针对当时边区财政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党中央精神, 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开始实行统一累进税,颁布和实施了《统一累进税条例》,其原则是“钱多多出,钱少少出”。
▲晋冀鲁豫边区 平顺县、壶关县统累税分数表(1943年)
作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累进税政策的实施,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保证了根据地财政工作的平稳运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地动员人民以财力物力支援持久抗战,为推动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用流通券”的故事:见证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重大转变
1947年12月,中央军委作出了由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三个主力纵队渡过长江,开辟东南战场的决定。为保障这一战略计划的军需供给,由冀南银行于1948年3月印制了此军用流通券。
▲1948年 冀南银行印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
随着形势的变化,粟裕于1948年4月向党中央提出了改变原定战略部署,集中中原和华东两大野战军,背靠解放区,在黄河以南、淮河以北打大规模歼灭战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党中央的同意,并由此引出了此后的淮海战役。因此,此流通券见证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重大转变。
作者:吴金娇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上海财经大学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