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想通过网络搜索育儿的最新信息时,会发现自己正陷入两难:一边是满屏的“世界正在惩罚沉迷玩手机的父母”“硅谷精英早已让子女逃离屏幕”……越看越让人焦虑,只想第一时间回家盖住所有的屏幕;一边是“游戏让学习上瘾”“App提高学习效率”……让人难以分辨这究竟是植入的软广告,还是确有其事。想做负责任的家长?数字化时代的育儿,控制儿童接触屏幕的“安全剂量”,是家长不得不学会的功课。
调查显示,现在的孩子第一次接触数字媒体的平均年龄是4个月,最早的甚至从婴儿时眼睛能聚焦到鼻尖距离就开始了。而在1970年代,这个平均年龄是4岁。
无处不在的“触屏”,给新一代家长带来了数字化育儿的新困扰。
对于这些生于数字时代的孩子,如何平衡数字媒体与现实生活是每个家长都关注的问题。随着5G时代来临,与电子产品正确相处成为每一个人的必备素养,高效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工作和生活,也是个人成长和获得成就的关键能力。
数字化时代的育儿问题不仅关乎孩子,也关乎家长
根据一项上海地区3岁儿童屏幕时间现状调查显示,来自16个区的20000余名3岁儿童,平均每天接触屏幕时间为2.7小时。屏幕正在“走近”不会说话的宝宝。作为父母,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该如何对待孩子使用屏幕的问题,然而现实却相互矛盾。
《儿童电子屏幕指南》的作者安雅·卡梅内兹深入访问了500个不同社会群体的普通家长,询问家庭屏幕使用时间、场合、规则。结果显示,学龄儿童每周使用电子媒体的时间超过了除睡觉外的其他任何活动,包括上学时间。有一半学龄儿童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屏幕上花的时间太久了。同时,家庭中成年人使用电子媒体的时间,也超过了其他任何活动。这意味着关于屏幕的问题不仅仅和孩子有关,也关乎成年人自己。
虽说上一代人童年时期普及的电视机也曾给社会带来过类似的育儿焦虑。但是,今天的设备都是可移动且有触摸屏,即便是婴儿,也能够非常直观地与屏幕进行交互。成年人也不断被一堆新词汇包围: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混合现实(MR)、物联网(IOT)……未来,也许在这些新词汇构成的全天候虚拟生活中,数字体验将无处不在。小屏幕引发担忧在所难免。每一个认真负责的父母,都在思考和学习孩子使用屏幕的功课。
屏幕不是高科技“奶嘴”,儿童使用电子屏幕存在“安全剂量”
当孩子哭闹不止时,如果给他玩手机或iPad,则世界瞬间恢复安静。现在,针对幼儿设计的动画小短片,有不少包含习惯养成、生活常识等益智元素。不少家长习惯用手机或iPad哄孩子,这样既省心又方便。不少家长认为这还可以成为良好的学习工具。因为有研究显示,电子媒体对阅读能力、上学意愿、专注力和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是加强家庭纽带、鼓励孩子探索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达和娱乐休闲的重要资源。
但这些看似有道理的说辞却未必成为现实。根据中国八省市4岁以下儿童调查显示,2岁以上儿童看屏幕的比例为93.2%,其中看电视时间大于等于2小时的占19.9%。与不看屏幕的婴幼儿相比,每天看屏幕时间不低于1小时的婴幼儿,其就寝时间推迟、入睡潜伏期延长、夜间睡眠时间缩短。屏幕时间过多可能导致儿童语言能力评分下降。有专家提出,许多儿童看电视或玩平板电脑时间过长,挤压了他们的睡眠。
屏幕难道已经变成了高科技“奶嘴”?专家提出,儿童的屏幕时间存在一个“安全剂量”。
现有研究表明,成人智力水平的一半是在4岁前发展起来的,因此,早期的促进发展措施可以提高今后的智力发育水平。有儿科医学专家表示,儿童早期是发育的关键期,尤其对今后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重视儿童早期发展,家庭是核心。2岁以下的儿童不建议接触屏幕,2岁以上的儿童使用屏幕应选择教育类内容,且在家长陪伴下进行,时间控制在1小时。
卡梅内兹认为,屏幕和睡眠必须分开。睡眠质量低和睡眠不足会加重与屏幕时间相关的所有负面表现。限制孩子晚上看屏幕的时间能直击两个最大的育儿风险因素:超重和睡眠;另外,它有助于遏制过度使用电子媒体的倾向。
卡梅内兹建议,睡前一个小时不能使用任何电子设备。孩子的房间里不要放电视,不要养成睡前看电视的习惯,夜里不要把移动设备放在卧室里。如果需要的话,不妨安装一台带断网功能的路由器。
家长如何教会孩子正确使用屏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童使用电子媒体的习惯通常在学前阶段就奠定了,这也是家长对孩子控制力最强的阶段。同时,家长对技术产品的态度和自律对青春期及之后的孩子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现在,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设定看电视的时间,到点就关掉。坚持原则是最重要的底线。家里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某些时间不看屏幕的规矩,比如全家人吃饭的时候。家长只要第一次阻止了孩子的无理取闹,以后就好管了。
被多数家庭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有些家庭对屏幕时间“约法三章”。这一招适用于任何年龄段。
因为时间是一个明确的、容易理解的指标,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和设备自带设置选项可以帮助我们限制使用时间。从2岁到高中期间,不妨把目标设为:平日每天最多1到2个小时(不包括用计算机做作业的时间),周末每天最多两个小时。
如果不希望限制时间,那可以从优先事项和警报信号入手。规矩不要死板僵硬,最好和孩子一起设定规则和优先事项,尤其是对大一点的孩子。
优先事项如:每天都要做户外运动;饮食要健康,用餐环境要安静,没有让人分心的东西;要与家长、其他关爱他们的成年人和同龄人有面对面的互动;很可能还需要克服同时做好几件事的诱惑,锻炼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的专注力。此外,还需要保证对应其年龄的充足睡眠。
警报信号有:体重增加、失眠、上床气和起床气、躁动易怒、学校表现不好、朋友关系紧张、对以前喜欢的其他活动失去兴趣、喜怒无常、抑郁、富有攻击性。如果出现上述征兆,不妨要求子女放下屏幕一段时间,可以是1个小时、1天或1周。
正确的目标应该是在信任和支持的环境下,培养出对自己负责的孩子。我们应该像对待孩子去朋友家玩一样对待网络社交空间:信任孩子、事先确定适合孩子的内容,还有尊重隐私。
有效做法和有证据支持的策略包括:确保子女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取得了最好的学习效果,而且至少要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共同参与”和“积极调节”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孩子小的话,可以一起坐到沙发上,把卡通片当作故事书用手指指着屏幕里的一样东西,说出它的名字。孩子长大一些你可以和他们讨论故事情节、剧中人物的感受、他们在社交网络上发现的有意思的东西,或者向他们学习玩电子游戏。不仅要问“今天在学校怎么样”也要问“今天在网上做什么了”;还可以请值得信任的亲友帮忙“盯梢”,在避免直接监督孩子的前提下与孩子保持联系,并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
从小鼓励孩子使用电子媒体时发挥创造力和表达自我。比如,可以使用应用软件制作贺年卡,也可以看网站上介绍火山原理的视频。支持和帮助孩子在学校里、夏令营里、放学后或其他任何场合使用电子媒体。
还有一些方法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孩子的使用习惯,并达成大家普遍认可的均衡状态。比如设计家庭里每周有3张“平板电脑券”,每张券20分钟;列出家务清单,要先倒垃圾,不然上床前不许看电视;家庭屏幕时间契约等。
作者:马雅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图源:视觉中国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