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武汉街头,看到川流不息的车辆,听到路上的欢声笑语,一切都令我心潮澎湃——这才是一个健康城市的模样。当我回到上海,面对以往觉得焦躁的排队等餐或者高峰堵车时,我不再有厌烦,而是心怀感激,这是我去武汉之前从来没有想到的。”回忆起近日的武汉党史学习教育之旅,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一年级学子戚靖康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就是寻访过程中哭了好几次的那个同学。”
原来,在武汉“解封”一周年之际,上外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背包记者团”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赴武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武汉后疫情新面貌采访实践。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八七会议、武昌起义……学生背包记者团先后前往武汉多个红色场馆采访调研。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以及武汉的抗疫故事,让不少同学潸然泪下,纷纷表示这次行走的党课实在“太好哭了”!
记者了解到,这次活动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色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之一。在上外,学校鼓励师生通过“行走”开展党史学习,倡导师生在增强自我对党的认同的同时,利用好海外传播渠道和载体,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打造看得见内容、悟得到情怀的研学和实践品牌
同样在行走和记录中深有感触的,还有上外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在学院组织的学生历史讲述团中,同学们一起策划红色主题寻访线路,以“我眼中的百年情怀”系列短视频的形式进行红色故事、传统文化、改革发展历程的创新展示,深度融合历史观,打造看得见内容、悟得到情怀的研学和实践品牌。
系列短视频录制了近十集,缘起“上海之根”松江区,途经“吴根越角”浙江嘉兴、“东方威尼斯”江苏苏州、“中国极限运动之都”浙江湖州、“浙江绿谷、养生福地”浙江丽水、“中国小面之都”重庆,结于“国家森林城市”云南普洱。
在浙江梅湾村的红军古道,国际教育学院本科学生金梦怡拍摄并讲述了红军泉、红军纪念广场、百年古樟树木等背后的峥嵘岁月故事,感悟到“求是挺进”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并发出感慨:“这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记录着革命志士的红色印记。不忘来时路,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八百多年间,梅湾村所经历的风雨兼程、沧桑故事等或许都已斑驳零星,但是关于红军的那一抹颜色,永远都鲜红且闪亮。”
(金梦怡在丽水梅湾村录制的“我眼中的百年情怀”系列短视频)
多语种讲好党的诞生地故事
为增进青年学子对党史的认同感,今年以来,上外聚焦向世界讲述中国共产党故事,特色谋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全校层面开展“多语种讲述上海·党的诞生地故事”特色活动。
来自各个语种院系的同学们亲身寻访革命遗址,阅读红色经典,重温光辉岁月,促进红色精神传承和党史传播。首站已在渔阳里正式启动。目前已有英语、俄语、日语、德语、印地语等采写成果陆续通过微信和多语种外文网等平台发布,持续进行全球传播。
上外“行走的党课”不仅在中国师生中蓬勃开展,还有“国际版”。
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上海外国语大学留学生参与了“追寻光辉足迹——虹口区‘4·23世界读书日’主题阅读”活动。来自上外中国学的留学生们体验了“跟着伟人学党史”红色阅读人文行走的试走路线。活动以中共四大纪念馆为起点,走进鲁迅小道,途经中共中央宣传部遗址、景云里、“左联”会址纪念馆等红色地标,最终到达位于四川北路公园内的“红色朗读亭”。
来自俄罗斯的中国学硕士丹尼斯表示,能够通过这样集体“行走”的方式,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深入了解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人的留学故事,感悟中国发展的历史,非常有意义。
据悉,上外积极与虹口区开展校地合作,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伟人故事用国际化的语言表达,开发英语、法语版红色阅读行走路线。
作者:吴金娇 钱俊妮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上海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