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今天是2021年2月18日
农历正月初七
我们迎来了这个湿漉漉的节气
——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古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春天象征着生发、成长;雨水,正是生命之源。
古人说“遇雨则吉”,开春以来的第一场雨,无声地滋养人的心田,也孕育着万物的新生。
丨雨水,春的开始丨
春雨至,万物生。
雨水润泽万物。此时大地回暖,天地间一派开春气象。
如果说立春是春天的“序曲”,只是刚春意萌发,还会乍暖还寒的话,那么雨水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雨水的到来,提醒人们该为一年的好收成谋划了。
雨水落在枯木上得以逢春,落在干裂的黄土地上,种子得以发芽。总之,“春雨贵如油”,万物都渴望着这一场甘霖,等待新生。
丨雨水三候丨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
一候獭祭鱼
第一个五日,水獭捕捉到鱼后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展示,似乎要先祭拜一番后再享用。
二候鸿雁来
第二个五日,此时南方天气暖,大雁自南向北飞。候鸟是随着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幻而往来,以适应气候。
三候草木萌动
第三个五日,天地间阴阳交泰,出现生机,草木乘此生机,开始萌动。
此外,雨水还有三妙:
鸿雁传情草木盛;獭祭春鱼感恩情;雨水养生益处多。
鸿雁传情草木盛
《逸周书》有云: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自北而来,望春而归。
这样的时节,煮一杯清茶,静听一曲鸿雁,感受远方归来的深情。
獭祭春鱼感恩情
春水初生,獭捕鱼,陈列岸边,仿若献祭天地,感恩春雨对生命的滋润。
每一个春季,都是充满希望的开始,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怀着感恩前行。
雨水养生益处多
《本草纲目》有云:“春雨有生发之气,煮中气不足,清气不升之药事半功倍。”
雨水后,天气回暖,养生重在肝,肝属木,木克脾土。
此时,应少食酸味食品,如酸枣、梅子、柠檬、菠萝;多吃甜食,如大枣、山药、桂圆、地瓜、南瓜,补益脾土,肝胃相安。
丨雨水习俗丨
“雨水节,回娘家”
出嫁的女儿和女婿要回家探望父母,送给母亲一罐炖肉。久不怀孕的妇女,母亲则为其缝制一条贴身穿红裤子,据说这样能其尽快怀孕。
女婿则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
“拉保保”
即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占稻色
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收获的成色。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是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丨雨水养生丨
雨水之后,虽然草木萌动,天气回暖,但寒流也是一年中最多的,常有“倒春寒”。
正所谓:“春回大地挟湿气,脾胃最易受侵袭。”因此,雨水养生,重在防湿邪、调脾胃。
春季多雨,慎防湿邪
防湿邪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避”。雨水节气降雨多,出门最好带把伞,这样就可以避免冒雨涉水。湿衣裹身而感受寒湿会引发疾病,若不小心感受了湿邪,应及时祛除。感受外湿,邪未深入,可从表而解。例如,喝杯温热的红糖姜枣茶,泡个热水脚,微微出汗即可祛除外湿。
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内湿。说到内湿,就离不开脾胃。因此我们强调,雨水养生,重调脾胃。
雨水养生,重调脾胃
雨水节气多雨、多湿。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脾五行属土,喜燥恶湿,最易为湿所困。中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明代医家张景岳先生曾说过:“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必当以脾胃为先。”
雨水节气一是因为气候多雨多湿易伤脾胃,二是因为春季肝脏当令,易克脾土而伤脾胃。因此,雨水养生,当以调养脾胃为主。调理脾胃既要食补,还要调畅情志,配合适量运动。
药膳食补
雨水节气饮食的基本原则是“减酸增甘”,要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一则酸味入肝,会使得肝气更旺;二则酸性收涩,不适合春天的生发之气。饮食上可以适当增添一些甘甜的粥类,《千金月令》中说“正月宜食粥”。
春季肝旺,而脾胃相对虚弱。粥是易消化的食物,配合一些药物熬制而成的药粥,对脾胃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药物的选用上既要考虑生发阳气,又要考虑滋补脾胃,推荐选用党参山药薏米粥。党参味甘益气,山药健脾,薏米祛湿,三者合用相得益彰。嗜甜的朋友还可以在粥内加入红枣,味道甘甜又有健脾的功效。
调畅情志
除了饮食,精神调摄在雨水节气也显得非常重要。
雨水,时值早春,阳气生发。春季肝脏当令,肝气较旺,人们一方面精神焕发;另一方面又可因肝气生发太过,觉得自己脾气暴躁、性急易怒,甚至面红耳赤、烦躁不安;还有一些人则因肝气不疏,而郁郁寡欢、心情抑郁。
从脏腑五行生克的角度,肝木旺会克脾土,使人变得“没有胃口”。所以,雨水养生强调形神皆养,不但要养身体,还要心境平和,使肝气不横逆,脾胃自安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不少人到了春天就呵欠连天、昏昏沉沉没精神,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
初春,人体阳气开始生发,气血偏于外行,体内供应相对不足;加之雨水时节,自然界湿气重,人体的脾胃被湿邪所困,易导致中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人们就会出现疲劳、乏力、头昏脑涨等不适症状。
这时最好的解决方法不是多睡觉,而是应当适当的运动,一则动能生阳,二则汗能排湿。同时,运动也顺应了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
经过一冬的蛰伏,早春时节,我们不宜做剧烈运动。
春天里舒适又惬意的运动莫过于放风筝。放风筝时,人要不停地跑动、牵线、控制,整个运动过程自然而然地活动了周身关节,促进了血液循环。风筝升起后昂首翘望,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不失为一种舒缓颈椎的好方法。美丽的风筝在空中飞舞,放风筝的人自然身心放松、心情愉悦。这些对脾胃也能起到有益的调节作用。
放风筝时要注意安全,适当地保护颈部,后仰的时间不要太长。
莺飞草长,花期已至,在日渐繁茂的春花翠柳中,尽情享有,这一季的美好!
雨水,是吉兆饱含生的希望,愿你因雨水的清洗而成为明净的人,愿你在这个美丽的日子里肆意生长,在阳光雨露中活成最美的模样。
愿你这一季,这一生,如雨如水,温柔坚定。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央视新闻、诗词天地、健康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