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华还是北大?
这一“世纪难题”的答案是:都要!
从2020年开始“买一送一”,同学们的体验如何?
2020年初,北京大学教务部与清华大学教务处联合发布通告,宣布两校达成共识,于2020年春季学期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学分互认。2020年秋季学期,两校继续开放互选课程,同时进一步扩大课程种类与容量。“走,去隔壁上课!”不再是一句遥不可及的嬉笑,而真正成为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日常。
在施行互选课的首个学期,北京大学“社会博弈论”“中国历史地理”等27门本科生通识核心课向清华本科生开放,清华大学“工业系统概论”“人工智能技术”等12门本科生优质课程则面向北大学子开放。
尽管新冠疫情的突袭迫使全国高校2020年春季的课堂集体搬到了线上,但通过北京大学教学网、Classin、清华大学网络学堂,以及荷塘雨课堂的高效协同与其他线上平台的灵活辅助,两校同学获得了便利的讨论空间与协调课程时间不一致的充分自由。第一个学期的“北清互选”试水取得圆满成功。
时钟拨到2020年秋,各地疫情渐趋稳定,校园重新迎来了笑语燕啼。线下开学,令两校课程互选的魅力愈发彰显。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梁同学在2020年秋季学期选修了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开设的“3D打印创意设计与制作”。从小对各类实验非常感兴趣的他,终于有机会在实验室中感受“做手工”的快乐。来自北大元培学院的谭同学则在清华“制造工程体验”课程上制作了三盏属于自己的个性台灯。
梁同学在“3D打印创意设计与制作”课程上的作品
学期伊始,清华大学新雅书院PPE专业的王天煜同学早早就守在了选课系统前,只为顺利抢下李猛老师的“哲学导论”一课。王同学表示,他这是“学术追星”。根据新雅书院的培养计划,王天煜实际上并不需要这门课程的学分,但他情愿每周两次骑车往返北大,抢前两排的位置,每节课记录三千余字的笔记,只为抓住课程提供的机会与李猛老师面对面交流。而他从中获得的对于学术研究的指导和启发已然不亚于课程本身。
让大学真正变“大”
比“神仙打架”更精彩的是齐头并进。
世界一流学府中不乏对跨校选修学分模式的成熟应用,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之间开放课程互选是一次积极的尝试,互补学科建设之不足,互借优势学科之东风,是高站位、大格局下为国内高校立范式之举——让大学真正变“大”。
从2020年春季学期到2020年秋季学期,两校开放课程数量均有增无减,涵盖的学科领域与专业疆界也不断拓展:
北京大学开放课程从以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为主转变为纳入“音乐与数学”“现代天文学”“基因组学数据分析”“自然保护:思想与实践”等理工类课程;而清华大学开放课程亦在以技术实践为核心的清一色工科内容中添加了“简帛学”“京剧艺术赏析”“出土文献与楚史楚文化”等人文内涵隽永的课程。
新学期,北京大学将向清华本科生开放56门本科生通识核心课、含396个名额,新增“魅力机器人”“流体波动力学”等课程;2021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开放27门次优质课程、含299个名额。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唐闻佳
来源:北京大学官微、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