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期末考试周。很多家长对孩子期末考试成绩格外在意,如他们所说:考好了全家欢喜,和亲戚朋友交谈脸上也有光,考差了一家人的心情都不好,整个寒假都要为孩子的学习而忧虑。
说到底,期末考试的意义,在于检验孩子这一学期的学习成果,也包括家长的陪读质量。
比起成绩,成绩背后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才是家长应该重视的。
家长做好这几件事,对孩子帮助最大——
01
冷静客观看待孩子的成绩
白岩松曾在采访中提到,从不强求孩子考第一。他总是告诉儿子:“人生不是竞技,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 相比于学习成绩,他认为孩子的性格、行为教育更重要。
然而现实中,当孩子成绩出来后,考得好,家长得意洋洋,一身轻松;考得差了,就忍不住“横眉冷对”,责怪孩子不好好学。
还有的家长,总喜欢拿孩子的成绩和别人作比较,即便孩子考了98分,当知道班里很多人都考98分后,又开始对孩子不满意。
这些心态都是不太好的,也会影响给孩子,导致孩子过于看重成绩,每当考试就紧张焦虑,患得患失。
许多家长焦虑的原因,在于把孩子成绩不好,跟不好好学习、脑子笨、未来的成就联系在一起。
孩子成绩不好,有多种原因,只要冷静客观地去面对,“对症下药”,一定可以逐步提高。而一味地骂孩子笨,等于告诉孩子成绩不好这个事实无法改变,更不利于孩子的进步。
不论孩子考得好坏与否,家长首先应该摆正心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平和地看待孩子的成绩。
关键在于,家长从考试中,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鼓励孩子的进步,肯定孩子的努力,帮助孩子完善不足,改掉影响学习的坏习惯,这些才是有价值的。
孩子考得好,可以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表扬他的学习态度、平时的学习习惯等,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嘉奖,而非物质层面。这会增强孩子的信心,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
孩子考得差,本身已经很沮丧了,需要的不是家长的批评指责,暗示他如何如何差劲,而是家长恰如其分的引导,让他明白自己应该如何提高。
02
和孩子好好沟通
期末考试后,家长可以找个专门的时间,和孩子聊聊这一学期的总结、收获,对自己的评价和思考,不仅仅是学习,也包括生活上的各个方面,家长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心得。
通过真诚的交谈,家长可以更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具体的困难、苦恼,以便给孩子提供更恰到好处的帮助,同时也能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
如果孩子对自己的分数不满意,表现出自责、懊悔、失望的情绪,家长应该向孩子表达接纳和理解,“我明白,没能考到你满意的分数,一定很沮丧吧。”
同时给孩子鼓励,让他可以积极地面对挫折,正确看待考试成绩,重拾信心和希望。
家长的理解和鼓励,会给予孩子动力,心态更积极,行为上也更自觉。
03
帮孩子分析成绩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综合考试试卷、平常的练习册、作业等,发现学习上的问题所在,找出不足,查漏补缺。
比如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题目实战太少,还是非智力因素,如缺乏学习兴趣、专注力差,亦或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问题。
如果是基本的概念掌握不牢、词语课文记忆不牢,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认真复习课本,背诵记忆,薄弱部分多做题加以巩固。
如果孩子表现出学习态度上的问题,比如粗心大意,字写得很差,卷面不整洁,可以在平时多注重孩子认真、细心品质的培养。
总之,只要找出成绩背后的问题所在,通过合适的方法积极地引导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孩子的成绩自然会得到提高。
04
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孩子的成绩,其实不光是孩子学习的成果,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家长的教育效果。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一直抓得很严,介入太多,催得太紧,逼得太狠,孩子对学习时间和安排没有自主权,休息时间太少,种种原因,孩子逐渐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成绩势必会逐渐下降。
有些家长平时在家就顾着自己看电视玩手机,不怎么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作业完成情况,只知道在孩子考差了时候骂几句。家庭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缺少对孩子的了解、督促,孩子的成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所以说,看到孩子问题的同时,家长也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对孩子的学习干涉过多,导致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自觉性?还是因为忙而疏于引导,没能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
家长可以多思考、多学习,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为习惯,这对家长个人的成长也是一件好事。
作者:钱志亮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