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美术课堂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术创意思维……”直播间里,“主播”正在详细地介绍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网线另一端,华东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刚放假的同学们,正在认真听课记笔记——这是他们正式成为“小老师”之前重要的一课。
让美育与乡村“美遇”
原来,今年寒假,来自华东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的27名支教小老师将为云南寻甸的孩子进行“一对一”艺术支教。为了提升同学们的支教能力、保证支教质量,1月18日下午,艺术学院特邀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艺术课程教研员顾颖老师,向大家传授“怎样讲好一堂艺术课”。
从两个生动有趣的美术课课例出发,顾颖分析了在线教学的关键点。她建议,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教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每节课的问题设计不宜过多、过难,指向性明确的同时,也要考虑趣味性。同时,特别强调了在线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她表示,在师生问答的过程中,要注意停顿,留出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增加趣味性,通过视频讲解、教师示范等途径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让美育走进乡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希望同学们能够不忘初心,在感悟中成长!”
这个周末,同学们将进行“岗前”最后的课程内容研讨与课程试讲。下周,他们将开始自己的网课教学。
设计点亮乡村,美育走进山区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乡村有鲜活的艺术资源,但缺乏美育师资力量。自2019年起,华东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就开启了“设计点亮乡村,美育走进山区”志愿活动。
经过线上调研、线下走访,艺术学院与信息学院师生共同打造了“艺术课堂线上乡村支教志愿服务平台”。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师生前往了云南省寻甸县开展实践活动,并在仁德二小进行了项目的推广工作,得到了良好的使用反馈和有效的改进意见。目前,网站的基本功能建设已完成,且基本实现了初期所构想的功能需求——整合艺术教育资源、美育课程视频录制等。
随着志愿活动的开展,当支教同学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美育的种子,看到孩子们逐渐感受到了美育之美时,他们愈发坚定的志愿之心吸引了更多同学的参与。“设计点亮乡村,美育走进山区”志愿活动一直在持续推进,未来还将通过举办艺术作业展、“云”游美术馆等活动,为艺术教育资源匮乏的乡村提供全方位的美育教育解决方案,更好地彰显农村学校的美育特色。
作者:王晶瑜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