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还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
“十三五”期间,上海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强化市级统筹,深化教育综改,在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成就,育人探索实现新突破,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教育质量得到新提升,综合改革释放新活力,服务贡献开辟新格局,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临近岁末,上海教育新闻宣传中心特别策划,联合本报一起推出上海教育“十三五”大家谈专栏(专题),邀请教育系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校长,盘点“十三五”期间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就、特色、亮点。
培育“少年工匠” 服务“四大品牌”建设
郭扬
上海要打响“四大品牌”,关键在于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上海工匠”队伍,上海职业教育对此责任重大。“十三五”以来,聚焦新时代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上海职业教育主动对接“四大品牌”建设,持续优化中、高职院校专业布局,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少年工匠”,厚植上海的技术技能人才优势,以此引领上海经济竞争优势并促进长三角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
专业齐全 贯通培养
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共设置300余个专业、1000余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上海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开展320个中高职贯通、52个中本贯通、16个高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2个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1个本科职业大学试点,“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相互衔接的框架初步形成,职业教育对城市发展的服务能力切实增强,有效助力上海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依据本市中职和高职两份质量年度报告系统数据的初步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近35万人,25万人直接就业,其中19万人留在上海就业,占比达76%。近17万毕业生进入中小微企业等基层单位就业,成为提升“上海服务”和“上海制造”品质、促进“上海购物”和“上海文化”发展的生力军,在服务“四大品牌”中擦亮上海职教自身的品牌。
技能大赛 星光灿烂
上海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少年工匠”们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表现十分出色。一是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分别在第44届和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连续获得车身修理项目和花艺项目的4块金牌,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上海职业院校学生的风采。二是参加全国性的技能大赛成绩突出,“十三五”期间,上海职业院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获奖率稳定保持在90%左右,获奖数量和赛项覆盖面逐年上升,2017年上海有5所中职学校入选全国技能大赛选手在沪国家集训基地,12所中职学校当选成为上海选手培养基地。三是在“星光计划”大赛中表现卓越,经过8届15年的打造,上海“星光计划”大赛与全国和世界技能大赛的衔接日趋紧密,涉及专业面广,比赛项目多样,参赛学生众多并且表现突出。各种职业技能大赛日益成为上海职教品牌展示的重要舞台,成为上海中、高职院校学生展示自我、展示未来“上海工匠”风采的“星光”舞台。
工学结合 德技共育
上海职教的文化育人氛围开始形成,职业体验活动影响力逐步扩大。作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抓手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为此,上海一体化构建了符合职教规律和特点的德育内容体系和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三圈三全十育人”的思政工作机制,在产教融合服务学生发展方面取得可喜成果。如,上海工商信息学校的“青藤文化”、上海商业会计学校的“清荷文化”等颇具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已逐步成形。上海市职教协会举办两届“上海职业教育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以“弘扬工匠精神,服务‘四大品牌’建设”为主题,引起热烈反响。强调“类型教育”并不意味着要与普教分家,上海职普融通的“职业体验活动”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运行机制,形成了诸如“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教博会职业体验与展示”“科技馆体验与展示”“未成年社会实践活动之职业体验”“暑期职业体验夏令营”等具有上海特色的职业体验精品项目,得到等多家主流媒体的重点报道,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职教帮扶 授人以渔
上海职教在实施教育扶贫战略举措、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战中做出贡献。按照“中央要求,当地所需,上海所能”的指导思想,上海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依托沪喀、沪果、沪遵、沪滇四大职教联盟全力服务扶贫攻坚,组织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多个专业,对云南省丽江市、保山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等地区,实施对口兜底式招生工作;并开设内地中职班,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人才交流、师资培训、技术支持等方式,在学校规划、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干部培训、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为贫困地区学校提供全方位的援助。同时,按照“一校为主、多校对一”的原则,在“一带一路”项目申请、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持续深入开展南疆对口支援全覆盖工作,为当地实际规划并创建高等职业院校,助力当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还组织科研人员深入“三区三州”进行实地调研,为当地职业教育规划设计“一地一案”的发展方案,受到教育部专家高度评价。
产教融合 服务社会
上海职教的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一是在服务市民社区治理方面,上海职业院校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和实训资源优势,创新参与社区治理方式,深入开展公益培训、开展社区建设、开放教育资源、开展社会服务实践,参与农村基层建设、社区幼教等民生问题,持续拓宽服务领域,为社区和谐发展提供支持。二是在服务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积极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依托专业优势组织学生志愿者队伍,让成长中的“少年工匠”有机会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递正能量的社会公益活动。三是在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方面,依托产教融合的职教体系,通过非物质文化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社会培训、专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重点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和基层文化人才,主动传承、创新民族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19年,上海市教委已创建11个“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各校利用教育基地创新传承载体和方式,发挥专业特色设立了50个非物质文化传承点,以丰富课程内容、发展社团、编制教材、开发微信公众号、制作网络课程和微课等方式推进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上海职教自身的品牌效应也得以彰显。
作者:郭扬(作者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