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校园内传承中华经典,在育人过程中厚植文化基因?在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陈军带领着广大师生进行了十多年的相关探索。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上海市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推进会上,复旦大学和上海市市北中学分别通过交流发言和校本课程现场介绍展示,生动体现了上海近年来在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上的积极成效。会上公布了首批20个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校,上海市中小学中华文化经典校本课程实验中心同时揭牌成立。
近年来,上海市教委、市语委办围绕“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核心理念,积极贯彻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实施方案,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诵读、书写、讲解、诗词创作等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亲近经典、承续传统”的良好氛围,为青少年的美好人生打下鲜明中国底色,为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一批特色突出、成效显著的学校。
作为上海市中小学中华文化经典校本课程实验中心的中学代表方,市北中学在现场展示了6门校本课程。自2004年以来,校长陈军对这些课程进行了周密设计和创新研发。此次展示的6门校本课程包括《长江诗话》《文史哲经典例文导读》《歌唱母亲河》《古文的脉动》《疑思问国文点读课程》《中学生极简文学史研修课程》。陈军表示,这些课程经过多年的研发设计,注重思维发展与提升,注重文化传承与理解,厚植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于学生心中,更多地考虑到了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其思想主线是厚植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代新人,体现了跨学科、生活化、自主式的特点,是市北中学推进“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教改实践中的新成果。
作为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一项创新举措,上海市中小学中华文化经典校本课程实验中心在会上进行共建签约和揭牌。复旦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陈引驰教授、市北中学校长陈军,静安区教育局陈宇卿局长作为三方代表在协议文本上签字。上海市中小幼教师奖励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李骏修,市文明办副主任蔡伟民,市教委教材语管处处长、市语委办副主任凌晓凤为中心揭牌。该中心将整合复旦大学等高校学术资源,发挥市北中学等中小学的实验优势,通过语委办在语言文字政策以及研究经费上的支持,使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管理、研究与推进迈上新台阶,创造新成果。
记者了解到,首批中华经典诵写讲20个基地学校,将在长效推进中华经典诵写讲工作、打造诵写讲品牌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域内的示范引领作用。新成立的“上海市中小学中华文化经典校本课程实验中心”,将积极研究、探索,创设促进学生成长的、以语言文字为“根”,以中华文化为“魂”,以课程学习为“平台”的“中华大语文教育”格局,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向区域以及全市辐射。复旦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将进一步发挥语言文字双一流学科的优势,加强学术支持,在共同推进中小学中华文化经典校本课程实验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华经典诵写讲品牌,进一步创设学术研究和工作交流平台,助推全市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再上新台阶,不断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
作者:王星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何思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