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体育的同学可能知道,前两年在韩国平昌这个地儿举行了第2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韩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奥会。
当时我在家里没事看着比赛转播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你觉得当那些运动员站在奥林匹克的领奖台上的时候,是得银牌的更高兴呢,还是得铜牌的更开心呢?
01
为什么铜牌比银牌更开心?
我估计着,很多同学可能都会说,当然是银牌啦,毕竟名次还是要比铜牌高那么一丢丢的嘛。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鞠老师就来跟同学们聊一聊这奖牌背后隐藏的心理学。
说到这个获奖,不知道这里还有没有同学记得,在2016年那位被称为“洪荒少女”的中国游泳女选手傅园慧呢?今天很多人记得她,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她上过春晚,还被做成过表情包在网上疯传。而是因为被她的真诚、开朗和活泼所吸引。
我还记得,当她完成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项目之后,在得知自己竟然获得了铜牌的时候,先是惊讶地说不出话来,等回过神来之后,就笑着对记者说:“啊?第三啊!那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我还想对以前在绝望面前挣扎的自己说,你以前的坚持和努力其实都没有白费,今天虽然我不是冠军,但是我已经超越了自己一次又一次,我现在腿都快抽筋了,但我觉得还是挺好的。”
这番快人快语和率真的表达,感动了无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她比赛的人,当然,也包括我在内。但话说回头,你换一个角度想想,傅园慧说到底只不过是得了一块铜牌,至于那么开心吗?那如果是金牌,我们还好理解,但这只是第三名呀?
事实上,如果你喜欢体育,经常看比赛,你会发现,在很多运动比赛项目中,傅园慧并不是唯一的那一个。
有很多跟傅园慧一样获得铜牌的人,当他们站在领奖台上时,他们脸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开心,那种愉悦是那么的真实,绝对是发自内心的快乐,甚至他们可能要比一些银牌得主还要高兴。
我们来一起看看音频下方的这两张照片,左边这位呢,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俄罗斯选手里亚·帕塞卡,你看她笑的多开心呀,当时她是正因为获得女子跳马的铜牌而满心欢喜。
右边这位,则是夺得银牌的美国选手凯拉·马罗尼,你看她就和左边的里亚·帕塞卡表情正好相反,撅着个嘴巴,一脸不爽的模样。所以后来还有人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做“人生不爽姐”。
那就奇怪啊,怎么会出现这么反常的事情呢?你一个得到第三名的,竟然能比第二名更加开心?这不符合常理啊。还是说,这只不过是一些个例,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呢?
心理学家当然也感到很好奇,于是康奈尔大学的一些研究者们,就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后,做了一个相关的心理学实验。
实验中,研究人员先是招募了20名对这项研究毫不知情的人,然后让他们分别对当时获得铜牌的运动员和获得银牌的运动员,在刚刚得知自己名次后以及领奖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进行评价。
结果,在评价者看来,无论是在刚得知自己名次后还是站在领奖台上时,那些铜牌得主的确表现的,是要比银牌得主们更加开心。
为了保证实验的严谨性,研究人员最后还联系了,在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各种比赛中获得第二或第三名的运动员,总共115人,请他们直接对自己获奖时的情绪做出评估,结果,无论是哪一种评测方式,都显示出一样的结果,铜牌得主确实会比银牌得主感到更开心。
好吧,就算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这种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的是什么人的心理呢?这种心理状态其实不仅限于体育比赛场上,在生活中也挺常见。
咱们来举一个例子。我想,现在很多同学应该快过寒假了吧,那现在请你闭上眼睛,预想一下你的寒假经历,你有没有产生过下面几种想法呢:
要是我能坚持每天写点作业,我就不用在寒假最后一天疯狂补作业了。
要是我能没把红包拿去都买了吃的,我就能存下更多的钱了。
如果我能每天看书1个小时,我也不至于在开学的小考中考得那么差了。
如果我能好好检查书包,我就不会忘记把课本带到学校了。
.........
如果你有,你也别担心,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状态,可以说几乎人人都有过。这些想法,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它们都跟过去已经发生的某件事有关。
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有时并不仅仅只会针对现在正在发生或者未来将要发生的事儿,而是会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对已经发生过的事儿进行反思。
特别是当你经历某些不太好的事情之后,或者说是跟你的预期相差比较远的事儿,这个时候,你总是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去回想,如果我当时怎么怎么着,那就能怎么怎么着了。
这种“如果……,那就….”的思维方式,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称为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通俗点来说,就是模拟与过去事实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
02
两种反事实思维
反事实思维还可以再具体分成两种。
第一种叫做上行反事实思维,upward counterfactual。那啥叫上行反事实思维呢。给同学们举一个例子吧。
我上小学的时候,曾经非常喜欢看《灌篮高手》这部漫画。现在很多同学可能都没听说过了,不过我相信,你的爸爸妈妈肯定听说过,这是很多80后童年回忆之一。
在这部漫画里边,我最喜欢的就是三井寿这个角色。他也是整部漫画里边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三井寿这个人物的经历可说是一波三折。刚开始,他可谓是一个天之骄子。
因为出色的才能与表现加入篮球队之后,还曾经获得过MVP也就是最有价值的球员,但是后来很不幸,因为左边膝盖受伤而不得不入院接受治疗,在治疗期间,由于那种失去荣耀的落差让他无法适应,结果就使得他开始自暴自弃,误入歧途,堕落为不良少年。
但好在,最后他还是被昔日队友唤起了往事与回忆,重新回到了久违的篮球场。但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顺利。你想啊,一个整整两年都没有碰过篮球的人,重新回到球场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这就跟你让一个从来都不跑步的人,突然要他去跑马拉松一样,几乎是要他的命了吧。所以,就在复出的第一战最关键的时刻,当团队都需要三井寿的时候,他却出现了体力不支的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他开始回忆往事,感到深深的自责,心想:如果自己没有荒废过去2年的训练时间,一直坚持打篮球的话,自己就会有更强的体力,帮助团队赢得比赛胜利。
他的这种想法,就是典型的上行反事实思维,也就是说,当你想象某件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时候,如果你觉得:要是当时我能做到什么什么事情的话,那就有可能会出现比实际情况更好的结果了。
所以,你应该也可以感觉到,这种上行反事实思维,其实是很容易引发我们的各种负面情绪,使我们对未能得到更好的结果而感到懊恼和自责。
那和上行反事实思维正好想法的就是下行反事实思维downward counterfactual。
那所谓下行反事实思维,指的就是当你在回顾的时候,你想象的一种可能发生的结果比现实情况更加糟糕。
比方说,我前一阵春运要赶高铁回家,本来一般来说,从我家到高铁站要30分钟,但那天我担心路上堵,于是就提前了1个半小时出门,但没想到,路上堵得特别严重,塞得是水泄不通。
等我到了高铁站,时间刚刚好,只差5分钟车就要开走了,我就回不了老家了。真是不幸中的万幸。换句话说,下行反事实思维比较容易让人产生幸福感和满足感。
现在,让我们回到刚开头咱们提到的那个问题,为什么得到铜牌的会比得到银牌的还要开心呢?其实这种情绪上的差别,就跟他们在获奖后所产生的不同方向的反事实思维有关。
在银牌获得者眼中,他们是朝上看的,他们盯着的是那个金牌获得者,在他们心中,他们想的是,要是我再快哪怕0.1秒,那么今天站在最高处的那个人肯定是我啦。所以,想当然,他们的内心自然是充满了抱怨和悔恨。
但是,铜牌就不一样了,就像傅园慧说的那样,能得到铜牌就不错啦,要是稍微再慢一点点,可能都根本无缘站上这个领奖台上接受众人的瞩目。
而且,傅园慧曾经一度以为自己最多就是个第四名。所以,在听到记者告诉他,她是跟别人并列第三的时候,她当然就更开心了。她的这种心态就是下行反事实思维。
既然这种下行反事实思维可以让我们感到更开心,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以后应该都用这种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呢?
答案是不一定。的确,下行反事实思维带来的正面情绪能给我们带来愉悦的感觉,而上行反事实思维却会让我们感到懊恼、痛苦。
所以,当我们在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能够看到一种比当前事实更坏的结果的话,我们就很有可能走出自怨自艾,甚至在几秒钟内,心情就“多云转晴”,重新变得乐观。
但是,我要提醒同学们,下行反事实的思维方式看上去人畜无害,但也可能导致“目光短浅”。有人可能会为了得到这种即刻的情绪满足,沉浸其中,结果却忘记了要继续付出与努力,才能收获到更好的结果。
回顾过去总是最为简单的,但真正能让你成长的是当下的感受和行为。所以,请停止抱怨差一分就通过的升学考试,继续复习,继续背单词,继续做练习。
请停止后悔把压岁钱全部都花掉,开一个银行账户或者准备一个存钱罐开始把每一分钱都存起来;请停止后悔和好朋友的吵架,准备一个他喜欢的小礼物前去道歉。请别再继续沉浸在过往的回忆里,开始行动吧Just Do It!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少年商学院、《斯坦福极简心理学》(少年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