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茄子!”复旦校门口,一家人喜笑颜开,正在合影纪念美好时刻。而后学生告别家人,排队测温进入学校……今天,复旦校园迎来2020级本科新生。9月1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600余名中国学生和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0余名留学生,开启在复旦的求学生涯。
今年的新生可刷脸报到,会聊天跳舞的机器人 “晓应”和“小旦”,智能测温巡逻车“大白”成为校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为减少聚集、减少流动,本科生的线下迎新调整为五大书院在各自住宿园区内迎新。党委学生工作部推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主题迎新教育活动,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融入迎新工作的各项环节。这一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服务体系不仅帮助新生及时掌握各类信息资源,更引导新生深入了解复旦这所具有红色基因的百年学府。
0001号录取通知书收件人、双胞胎姐妹花今日报到
在任重书院中庭,记者见到了复旦大学0001号录取通知书收件人张施杰。高考获得610分的高分,但填报志愿时他只填报了复旦大学哲学系。步入梦想中的学校,张施杰难掩兴奋,早上九点半他便到校完成注册、整理宿舍。虽然入校行李不多,但临行前张施杰特意在行李箱中装了几本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尼采的《查拉图斯特如是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还有一本《诗词格律》。虽然这些书暑期他早已在暑期读完,但还是想带在身边一读再读。“除了哲学之外,我对古典诗词也非常感兴趣。学无止境,新学期,希望我能够在宗教学、古典诗词方面能够有所钻研和进步。“张施杰说道。
和张施杰同样兴奋的还有一对来自河南安阳的双胞胎姐妹花。一年前的暑假,复旦校园里,她们在这里合影留念,一年后的高考,安蕾考了656分,安苒考了657分,比妹妹高一分。两姐妹双双成为复旦大学2020级本科新生。今天,在报到现场,记者也见到了安蕾和安苒。
姐妹俩不但“皮囊”相似,“灵魂”也相似,比如两人性格都偏内向,都自称是“宅女”;比如两人从小都喜欢画画,尤其是漫画,至今都共同保持着业余时间画画的习惯;再比如两人的学习风格,不刷题、不报辅导班,只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平时该玩就玩,心态良好,很少焦虑,用她们自己的话来说,“休息时间就是要用来犒劳自己”……
“我就读的是社会科学实验班,姐姐读的是经济学,我们都是按照自身兴趣报的专业。“妹妹说,得知两人同被复旦录取,全家人兴奋不已,“我们以后可以一起上课,还可以互相‘蹭课’了!”
新生报到首日, 5G科技让校园亮点满满
“同学你好,请拿出身份证到这边进行刷脸报到。”在志愿者的指引下,双胞胎姐妹花安蕾和安然将身份证放置在人脸识别设备上,对着摄像头扫描面部信息快速完成身份验证和入校报到。尽管姐妹俩容貌极为相似,但人脸识别设备还是实现了精准识别。
今年复旦采用“多点布局”的方式,在四校区分别设立信息采集点,让新生通过“刷脸报到”简化入校手续。另外,新生还可使用小程序进行“云报到”,通过将人脸识别与唇语数读、地理定位相结合,无需前往固定报到地点,可在复旦校园的任意地点实现全自动的真人报到认证。同时,复旦大学优化升级了“复旦eHall”和“复旦迎新”微信小程序,将迎新系列服务与校园日常实践相结合,将过往单向的迎新资讯传递更迭为双向的实时认知互动。
校园内,基于5G网络的云端智能机器人“晓应”和“小旦”格外吸睛。 “我是小小应,是这次迎新活动的小助手,欢迎来到复旦大学。”具备人脸识别、主动问候等智能功能的“晓应”,能够快速解答同学们关于报到手续和复旦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机智风趣。邯郸校区主干道上安放的云端智能安保机器人“小旦”,能够自主定位,自动绕开规划路径中的障碍,实现了全自动的校园巡查。“小旦”共配有5路摄像头及多种环境监测传感器,可以全方位视频监控校园环境,并实时检测温度、湿度、烟雾、PM2.5等校园环境参数。在校园巡逻过程中,“小旦”会对经过的同学进行红外测温,发现体温过高者则向后台发出告警信息,为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它还能自动识别经过的同学是否佩戴口罩,提醒大家佩戴好口罩,注意安全防疫。经过学校著名景点时,“小旦”还会停下脚步介绍校园建筑,帮助新同学们认识复旦校园。
信息办老师吴琦介绍,“小应”在去年的迎新中就已亮相,“今年更加聪明了!”原来,今年信息办在迎新网站上设置了虚拟机器人,通过该机器人收集7月至9月之间本硕学生提问的高频问题,将这些问题做成知识库供“小应”深度学习。除了云端智能机器人,复旦在建设“智慧校园”上持续发力,去年四校区已完成移动通信5G薄覆盖,开通了26个校园内的5G基站,基本实现室外5G信号覆盖。“2020年,一方面室内5G信号部署重点加强,另一方面与运营商共同建设的5G MEC虚拟校园网也将于近期正式上线。”吴琦说,师生们不用再拨VPN,就可以轻松接入校园网,在校外高速访问校内资源。
校园5G网络的建设,让迎新活动也增色不少。基于5G网络的迎新直播,为不能进校的家长直观展示了同学们报到第一天的精彩生活。
设置缓冲区,引进无人测温“大白车”,校园安保再升级
在旦苑食堂停车场,一群迎新志愿者的身影格外活跃,他们或有序引导送行家长车辆,或为家长新生答疑解惑,或帮助新生行李搬运……记者观察到,这里是家长送行的最后一站,车辆到站后,新生将会在志愿者的陪同下,乘坐行李转运车抵达宿舍。
因防疫要求,今年家长无法陪同进校。保卫处综合治理办公室老师谭留果介绍,考虑到学生行李多等现实问题,为了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保卫处提前布置车辆引导牌,引导一些开车送新生报到的家庭专门在本部(旦苑食堂停车场)、东区(新闻学院国定路北门)和南区(政修路停车场)设置了三个缓冲区,以便运送行李。家长可通过提前报备信息统一进入缓冲区,再由志愿者及校卫队员帮忙搬运。
在今年的新生报到日,同学们还能在校园中看到两辆外表萌萌的新宝骏E300P“大白车”。这是复旦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引进的智能测温巡逻车,由复旦大学保卫处与上汽通用五菱共同打造。它们不仅外表可爱,还自带“防疫黑科技”。由于搭载了智能AI探测及红外测温系统,对连续大面积移动的人群能精准识别人脸,并可实现两米距离内精确测温,精度达±0.2℃,并在发现发热个体后,迅速通过无延时的数据传输,可秒级锁定对象并发出语音预警,满足复旦校园“智慧防疫”新需要。“除了智能测温,大白还具有智能巡逻功能,实现校园360度无死角防控,助力复旦建设平安、和谐、智慧校园。” 保卫处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胡中伟说道。
此外,园区内提供借用的小推车、每日两次针对各校区出入口、人流量大的道路、校车站点等区域进行的预防性消毒工作、按照疫情防控标准全面开放供应的食堂和投入运营的校车、从上架到出库都精准对接取件师生的快递服务、坚持每天4次对学生公寓公共区域进行消毒……为新生提供安全放心的新环境。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让新生铭记“真理的味道”
老校长是复旦先贤的缩影,老校长文化是复旦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复旦人的理想源泉和精神财富。以复旦历史上著名的五位校长命名的五大书院是新生们报到的重要一站。书院内彩旗迎风招展,印有学生设计的老校长卡通形象的道旗和立像讲述着数代先贤的复旦故事。
五大书院学生组织以书院主题色、Logo标识和吉祥物为元素,精心设计了美观实用的书院生活介绍册、文件夹、笔记本、扇子、钥匙扣、卡套等产品,倾注着学长学姐们的用心,制成书院专属的特色“大礼包”发放给每位新生,帮助“萌新”们尽快熟悉复旦文化,融入校园生活。
时值老校长陈望道翻译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100周年,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取名“望道班”。
据悉,“望道班”今年招收了19名新生,其中年龄最小的学生出生于2004年。学院为“望道班”新生准备了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3卷)》在内的经典书籍礼包,每个月组织两次共读会,邀请老师学生共同阅读,交流讨论,通过经典熏陶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在人才培养上,学院将为学生设置一对一导师通过“笃学领行计划”和“致远实践计划”,让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培养理论素养扎实,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新生辅导员陆婷婷同时也是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讲解队的队员。她告诉记者,今天中午的新生班会结束后,新生们统一参观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由她亲自担任讲解员,让新生学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虽然19名新生中没有党员,但在“望道班”,由陆婷婷和两位党员助理辅导员组成党支部,她们还将带领学生参观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
不止于“望道班”,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主题展架和特制邮筒树立在复旦各个校区。复旦大学学工部将结合新生第一堂思政课,在2020级本科生中开展“笃志行远——写给未来的自己”主题教育活动,号召所有新生立下志向,写一封给毕业时自己的信。信件将以“慢递信”的方式寄出,学生将于毕业前夕收到此信,并对照自己入校时的心愿志向,激励自己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新生们还能够在校内观演由复旦师生共同演绎的大师剧《陈望道》,走进大师的精神信仰与道德文章,品味“真理的味道”,使新生教育得以拓展到更多元的时空维度。
作者:吴金娇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吴金娇、袁婧 摄